在全民造星的时代,这里的人仍然为做一个好演员而坚守!

2016-12-24 09:3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1

今年第十六届“相约北京”艺术节期间,来自英国、西班牙、波兰、法国、南非等25个国家的400多名国外艺术家和近400位中国艺术家一道,献上了100多场剧场和户外演出,以及两个主题展览,使人们身在北京就能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盛宴。其中,有一部经典话剧再次登上首都的话剧舞台,它就是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人艺”)献上的,讲述老北京人力车夫悲剧命运故事的话剧《骆驼祥子》。

2

「话剧《骆驼祥子》剧照」

《骆驼祥子》是人艺的标志性经典作品,从首演至今经久不衰,与此同时,它也与许多人艺其他经典话剧一道,见证着北京人艺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

沿着王府井大街一直往北走,抛下那些热闹的商铺之后,首都剧场就赫然出现在眼前,古朴而低调,庄重却并不高高在上。

3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4

 

「首都剧场」

首都剧场是北京人艺专用演出场所之一,从建成至今,上演过的话剧不计其数。多少人慕名而来,只为看一场人艺的话剧,因为它是“京味儿”的象征,是中国话剧的最高舞台,许多经典话剧演出期间甚至一票难求。

而奠定人艺话剧作品基调的始祖就是第一任院长、作家曹禺。曹禺与当时的副院长焦菊隐、欧阳山尊,还有秘书长赵起扬一起,想要将人艺打造成莫斯科艺术剧院一样的机构,但是在北京艺术剧院中特意加上了“人民”两个字,明确了北京人艺是“人民的剧院”。换成今天的话说,就是希望剧院的演出能够更加接地气。

5

「曹禺」

而这种接地气就在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排演的《雷雨》中体现了出来。

6

「《雷雨》明星版 剧照」

《雷雨》第二幕,蘩漪原来有这样一大段独白——“热极了,闷极了,这里真是再也不能住的。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得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我过去的是完了,希望大概也是死了的。哼!什么我都预备好了,来吧,恨我的人,来吧,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忌妒的人,都来吧,我在等着你们。”

这段独白一共有100多个字,曹禺觉得不太合适,就做出了删改,结果被删改成——“热极了,闷极了,这样的生活真没法子过下去了。”删改后只剩下了20几个字,精益求精之余,说话的方式也更接近平民。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与曹禺一同奋战在首都话剧一线的工作者,一直都在不断开拓尝试着各种话剧作品和形态。

郭沫若的《虎符》、《蔡文姬》使得中国话剧这个舶来品走上了民族化的道路;老舍的《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使得北京人艺的话剧有了鲜明的“京味儿”风格;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不仅是北京人艺的看家戏,也是中国当代话剧史里程碑的作品。也因此,北京人艺又被称为“郭老曹的剧院”。

7

「话剧《茶馆》剧照」

北京人艺在排演“郭老曹”的经典作品时,奠定了以现实主义为主,兼有其他戏剧体系、多种元素的戏剧风格,又统一成北京人艺话剧风格的一种特色。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新世纪初,这种特色一直在延续,并始终不脱离“人民”。

人艺出了很多明星,好多都是屏幕上的熟脸,但是在人艺,他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演员。这也正是人艺的特色之一。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们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为演员,而不是明星,他们从年轻时关注的不是自己是否形象出众,而是希望把自己放在人堆里也挑不出来,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漂亮,对于人艺的演员来说,是灭顶之灾”,演员最忌讳的是自恋。只有忘记自己,才能更好地融入别人的生活,将角色演绎得光彩夺目。

也正是这样,人艺才培养出了一批出色的演员。

近些年来,话剧可能依然是一种小众的爱好,但是越来越多的小剧场的出现,使北京的话剧市场越发繁荣,人艺在这方面也并没有落后,人艺实验剧场的建成使用就为人艺开辟了一种新的尝试,在这里上演了很多实验话剧,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与此同时,近些年在首都剧场上演的话剧更是精品迭出,《窝头会馆》、《喜剧的忧伤》等作品上演的时候都是一票难求。

如今,北京人艺依然是话剧爱好者的乐园,表演、播音专业的学生们更是经常来此“朝圣”,因为这里是中国戏剧艺术的殿堂。

责任编辑:华欣欣(QX0014)  作者:王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