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批大型实体书店集体陷入困境之时,整个实体书店行业开始进入恐慌。他们一边大声疾呼阅读的重要性,纸质书阅读的必要性;一边在电子读物的巨大冲击下,寻找着一条生存之路。而近两年,当你再走进书店的时候,这些书店已经悄然变成图书的阅读体验空间。随意选取一本切合当下心情的书,点上一杯符合自己口味的饮品,走进店主精心布置的或简约、或古朴的阅读区域,惬意的阅读足以让人享受一个下午的时光。就在实体书店纷纷走向体验式消费的同时,一批“小而精”的图书馆、阅读空间悄悄地走进了人们的社区生活。在西城区举办的特色阅读空间评选中,记者也遇到了这样几个阅读空间。和大型书店不同,社区阅读空间很多都是由老旧的社区图书馆演变而来,因地制宜,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花房般的第二书房
在走过这些不同的特色阅读空间后,大部分的读者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这些阅读空间虽特色不同,或清新婉约,或古色古香,或宽敞明亮,或琳琅满目,但都环境舒适宜人。即使空间的位置位于闹市街区,走进那里的时候,你也能立刻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惬意,向往翻开一本书,读上几页。
位于白云观街北里6号的白云驿站坐落在护城河畔,依水而建,入口处是一片茂密的竹林,而竹林深处别有一番风情。白云驿站一共三层,从入口进入的第一层是一个面积很大的露台和一个体量很小的咖啡屋。夏天露台上,读者可以一边欣赏河边的风景,感受河水带来的清凉,一边品读手中的图书。咖啡屋里紧凑地摆放着不到10张的深色木桌,而绿植、水族箱点缀着这里的雅趣。上一层是露天的活动场地,下一层则是和咖啡屋同样风格的图书馆。
但当你走进正阳书局时,则是一阵晚清民国时期文人书房的气味扑面而来。正阳书局位于西四的万松老人塔院内,砖塔的文物建筑,十分契合书局的古式风格,书局也因此得名“砖塔空间”。用书局掌柜崔勇的话来说,他就是希望把书局打造成民国文人的书房,因此总共不到50平方米的室内空间中,太师椅、书案、条案……全部是晚清家具风格。已经被后人改造成为现代塑钢材料的门窗也全部换回了古式的门窗。
由广安门内公共图书馆改造的甲骨文·悦读是典型的现代书店的清新、简约风格。空间中原木色和白色成为了主基调。甲骨文·悦读当家人贺超在空间布置上尽显其能工巧匠的智慧,捡来的废轮胎用几朵花改造成装饰物,损坏的脚手架也能改造成花簇装置,而上百盆绿植的摆放,让空间变成了花房。
这些社区阅读空间的经营者都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他们希望把空间布置成像读者家中的书房一般,因此,每一个陈设都展示着空间主人对阅读空间视如家一般的精心设计,一个轮胎改造的装饰物、一个古式的钟表、一个造型独特的绿植都在渲染着这个空间独有的氛围。
小而专的精准定位
“在这么多的大型书店纷纷倒闭之后,其实国内的书店也应该进入一个‘体验式’消费的时代”,甲骨文·悦读的贺超说道,“这个是我在看了这么多书店、图书馆之后,我心中阅读空间应该有的样子。”体验式消费顾名思义,十分注重用户的体验感受,因此产品服务的提供者就必须精确用户需求,提供用户最完美的体验。而当阅读空间缩小体量,走进社区的时候,便专注在了特定的群体上。
正阳书局是一个纯纯脆脆关于北京的书店。书局中,摆放着各种关于北京的书籍,从北京的吃食,到北京的建筑,再到北京的人,只有和北京有关的书才能走上书局的书架。这里是一个北京文化的痴迷者的空间,他们来这里寻觅、聆听、分享关于北京的点点滴滴。
贺超的甲骨文·悦读是孩子和亲子的天堂。在这里有一个几十平米的儿童读书区域,区域里铺满了彩色的卡通拼图地毯,围绕着三面墙的童书书架。贺超告诉记者,他发现现在热门的活动很多都是孩子和大人能同时参与的活动,比如适合全家观看的电影、魔术大师的魔术课程。而对于空间设计,他就是希望设计一个成人和孩子都能有自己看书空间的书屋。
白云驿站的店主郝文杰告诉记者,这里的主题是“绿色和科技”,因此养生、旅游、花卉、绿植就是白云驿站必不可少的东西,而这也就是老年人最钟爱的内容。白云驿站的书架上有近一半的书便是关于养生类的图书。郝文杰说:“这里开业之前,我带着我的团队走访附近的社区,做调研,发现这里14万常住人口,有5万都是老人。”因此白云驿站更多的关注点就落在了老人的身上。
不同空间的特色并不代表他们不给其他群体提供交叉服务,但是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这三位店主都有各自的专注人群,而形成这种差别的秘密正是来自于他们自身的经历以及对社会不同的关注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