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非遗老艺人同台起舞 学院派跳“时髦”傩戏

2016-11-07 08:11 北京娱乐信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与非遗老艺人同台起舞 学院派跳“时髦”傩戏

舞蹈表现力全靠肢体

张艺谋的电影《千里走单骑》让很多人认识了“傩”这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这种原始祭礼被誉为“活化石”,并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番《傩·情》的演员阵容有汪子涵、武帅、孙科等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的台柱子,演绎全程戴着面具,舞者们用了大量的时间练习以适应沉重的面具以及由此带来的视野上的局限。戴上不会动的面具,人物没有了表情,舞蹈的生动便全要靠演员的肢体来实现,这令年轻舞蹈家们经历了一番考验。

此外,舞蹈学院还特意从江西南丰县石邮村请来了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傩班中的艺人,他们的服装、面具、乐器都是从老家带来,与如今每年仍延续的乡间跳傩仪式中的完全一样,其中年龄最大的老艺人罗会斌已经77岁高龄,罗会斌从当初学傩戏至今已经50年了,让老人遗憾的是,他家里的人已经没有人跟他学这个老戏了。

“哇,傩戏可以这么玩儿”

据介绍,《傩·情》研创历时三年,整个研创团队并没有以“文化拯救者”自居,而是以真情实感的田野考察方式虔诚地融入其中,其间数度深入江西南丰县石邮村采风,青年舞蹈家们一招一式向当地傩班老艺人学习跳傩技艺。

该剧总导演、北京舞蹈学院院长郭磊认为,北京舞蹈学院的首要任务是立足于文化自觉,因此创作过程中他始终不断地提醒团队,要以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对待民间文化。

傩戏班的“三伯”叶根明对记者说,让古老的傩戏变得时髦起来这种做法很了不起,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这门古老艺术。去年,叶根明到北京来,看到新编的傩戏感慨道:“哇,傩戏还能这么玩儿,很了不起。”将文化遗产送进博物馆固然是一种保护形式,而让传统与历史在当代语境下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融合与对话,亦不失为一种发展性保护。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作者:张学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