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博物馆都要有自己的语言

2016-11-04 15:1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11月3日,“京港博物馆馆藏资源合作研讨会” 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举行。图为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致辞。千龙网记者 王焕摄

千龙网北京11月4日讯(记者 王焕)北京作为一座拥有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拥有丰富的文物及文化资源,博物馆就是将这些丰富文物及文化资源展示给观众的重要平台。北京的每一家博物馆都独具特色,而如何将这些特色准确地表达出来,并让观众理解和接受,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这些特色表达,被文博行业专家们称为“博物馆的语言”。

在11月3日举行的“京港博物馆馆藏资源合作研讨会”上,多位文创产业专家就京港两地文创产业交流合作,以及博物馆特色表达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京港应加强文创产业合作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在致辞中提到,在内地与香港的合作中,文化板块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北京作为一座拥有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拥有丰富的文物及文化资源。故宫、长城、十三陵等七处世界文化遗产和172座博物馆构成了北京丰富而深厚文化底蕴。香港作为时尚之都,拥有国际顶尖的创意及设计团队,同时香港在文化授权、版权保护方面也拥有丰富经验。借助京港经济合作研讨会及北京文博会的平台与契机。京港双方可以在博物馆版权保护、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文博文创项目的研发方面拥有更多更大的合作空间,北京市文物局也将进一步鼓励及促进京港文博及文化项目的交流与合作。

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白杰、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王丹、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馆长卢迎红等北京地区博物馆专家在研讨会上代表北京文博行业发言。诸位专家向与会来宾介绍了北京地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思路、创意理念以及北京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状况。

每家博物馆都应有自己的语言

其中多位嘉宾都提到“博物馆的语言”这一概念,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白杰在发言中说,博物馆有博物馆的语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承担起与世界对话的功能。此外,他还强调了首都博物馆承担的三大职责,那就是修史修志,讲好北京故事,让观众读懂历史。

11月3日,“京港博物馆馆藏资源合作研讨会” 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举行。图为独立艺术策展人黄炫梓发言。千龙网记者 王焕摄

除此之外,来自台湾、香港的文创产业专家也都在会上发言,来自台湾的独立艺术策展人、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发展协会执行理事长黄炫梓在发言中,同样提到了博物馆要有自身的语言这一问题,她说每家博物馆都应有自己的语言,没有必要一味的模仿,更不要为了文创而文创,要将文化融入到生活中,这样才能产生消费。

来自香港的缪家涛、黄素珊、叶佩珠三位嘉宾介绍了香港在文化服务事业、博物馆授权、文创产品开发方面所采取的促进措施及创意理念。黄素珊女士还特别详细重点介绍了2015年《博物馆条例》出台以来,《条例》对香港博物馆文创事业所产生的促进与推动作用,以及《条例》在未来香港文创发展及文化事业方面将起到的促进作用。

本次“京港博物馆馆藏资源合作研讨会”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投资促进局、香港贸发局及中国博物馆协会市场推广与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是第二十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的一部分。

京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每年举办一届,在过去十九年间,已累计签约491个项目,合同金额共计704亿美元,成为京港两地政府和机构共同搭建的促进投资必不可少的高端高效平台。“京港博物馆馆藏资源合作研讨会”意在依托这一丰富成果以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坚实平台与广泛影响,深度挖掘、充分结合北京香港两地博物馆资源、艺术设计资源、艺术授权产业及相关文化服务事业,促进京港两地文化发展的优势互补与共融。

责任编辑:张露汀(QC0001)  作者:王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