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真情真实真感动

2016-10-21 09:16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北京卫视举行大型纪录片研讨会

北京晨报讯(记者 冯遐)昨日(20日),北京卫视举行大型纪录片《红军不怕远征难》研讨会。一年前的10月17日,北京卫视《档案》团队《红军不怕远征难》摄制组在长征出发地江西举行了启动仪式。整整一年时间,摄制组重新走过这条牵引着中国历史进程的漫漫征途,寻找当年的踪迹,记录今天的容貌;节目通过查阅档案、对话亲历者,记录长征故事。在研讨会上,专家们也对该片给予了高度评价。

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总编辑李明圣认为,这部片子是一部可信可看的党史纪录片。它的一个显著看点是,在实景的再现中演绎真实的长征。而纪录片的公信力就取决于它的真实度。第二个特点是在档案的挖掘中整理完整的故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在历时一年的拍摄途中,祭扫了一百多处红军烈士纪念碑和无名烈士墓,采访了两百多位长征亲历者、见证人和红军后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研究员、黄克诚大将之女黄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颇为激动,“那个时候长征队伍拉得很长,没有路标,也不需要路标,跟着尸体就是前进的方向。这对我来说也是个谜,那个时候他们看不到具体的方向,支撑他们的是怎样的一种力量。”

由于长征几乎没有留下真实的影像记录,稀缺的照片和不到两分钟的视频无法支撑600分钟的篇幅,而以往关于长征的影视作品也并不能满足纪录片以真实准确为标准的影像呈现。为此,《红军不怕远征难》大量采用三维地图、实地讲述、角色扮演和实景演绎相结合的方式,用镜头对话历史,用电影化手法再现长征场景,把观众带回80年前的历史时空,在长征的历史遗址上复原长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副研究员冷凇认为,电视创作需要与历史同流、与时代共进,开拓者才是电视创作者们应该承担的角色。而纪实和剧情很难融合到一起,这在世界电视制作上都是一个难题,“这个片子融合得特别好,展现了历史怎么用视觉呈现。”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