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百年巨匠》不封“神”只拍人

2016-10-20 08:06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讲述43位文艺大师的生平故事

一部集齐6个文艺领域43位巨擘的百集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经过近两年的摄制,已基本完成。片中,鲁迅、梅兰芳、徐悲鸿等大家“粉墨登场”,描绘出与当今文艺创作判若云泥的鼎盛星河。日前,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共同举办研讨会,来自美术、戏剧、音乐、文学等领域的名家学者齐聚一堂,借先贤反思当今。

昔日个性精致 今日千人一面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称,“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革命文化碰撞的痕迹体现在了这43人中,纪录片全面梳理了百年来文化的维度与历史,从中可以找到当代文化的基因,启发大众认知社会。他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姿态,远远高于当今很多小众的个人主义的创作,为大众提供了精致的文化产品,但每个人又都是个性化的,他们树立的文化标尺与今天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抄来抄去的文艺创作截然不同。未来,《百年巨匠》将走进校园,我们也将以此为基础继续文化精英们的资料整理工作。”

在“土洋之争”中坚持中国化、民族化

中国剧协名誉主席尚长荣称其为一部文化史诗,他表示,从这些前辈大家身上,后辈应该悟出很多,“戏曲演员不仅要研习表演,也要学书法、听音乐,戏曲人不仅要演艺谋生,更要有正义担当。”

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傅庚辰表示,“音乐界一直以来有‘土洋之争’,这么多年来我们写的交响乐,大家不愿意听、听不懂是为什么?我就亲眼见过指挥家抱怨过,现在的音乐院校大学生写的曲子不知道该怎么下拍子,也亲耳听说广州的一场音乐会只剩下12个观众。但从片中这些音乐巨匠的身上,我们应该总结出民族交响乐创作必须坚持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东西,就是现代技法中国化、音乐语言民族化、音乐结构科学化,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很多年来我们的交响乐演出就是《梁祝》《黄河》《红旗颂》这‘老三篇’的无奈。”

不搞造神运动 还原活生生的人

在美术、戏剧等领域的拍摄中接受采访达12小时的表演艺术家蓝天野,以90高龄践行着“巨匠精神”。“这其实是一个抢救工程,如今见过这些前辈大师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拍摄以来,这些采访对象已经走了好几位,今后如果继续做下去,抢救任务迫在眉睫。也正是通过这些与前辈亲身接触过的人的讲述,这些巨匠被还原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作家莫言同样也表达了对“该片拍出的是一个个有趣、有才华的人,而非一尊尊苍白神像”的认同,“在我们的时代,‘大师’满天飞,被戴上大师帽子的人不是大师,而有些低调、自认为是老百姓的人反而才是真正的大师。今天在还原这些真正的大师时,一定不能做成封神榜,这不是造神运动,从看过的几集中不难看出,片中还原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包括甚至很难用优缺来概括的一些小细节。”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郭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