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的建筑风格、繁复美丽的壁画与军团旗、红军标语,奇妙地融合在一起,这里曾是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
1934年时的红军标语楼还是庙宇祠堂,如今这座小楼静静地偎于青山绿水之间,这里的红军标语就是当时写下的。
标语楼里一则“国民匪党”的漫画格外引人注目,它将四个字巧妙写成了狗的形状。
毛泽东曾说过,“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途中,红军每到一处就会留下传播革命思想的宣传标语。标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是红军团结群众、鼓舞斗志、瓦解敌军的重要武器。
但在红军离开后,部分标语被国民党反动派毁坏,部分留存下来的因年久而消逝,如今仍然保留下来的红军标语更显弥足珍贵。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北京晨报记者来到广西桂林和贵州遵义,探访红军标语遗迹现状,挖掘标语背后的故事。拂去历史的尘埃,标语墨迹鲜活如昨。这些红军长征途中播撒的革命火种,在当年,照亮了贫苦大众翻身的奋斗路。现如今,成了长征文化中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
火灾“烧”出了红军标语
1988年,时任广西兴安县博物馆副馆长的陈兴华接到消息,称华江瑶族乡千家寺发现了有“红军”字迹的标语楼。在赶往现场处理情况时,陈兴华得知,标语楼是个两层的小楼,以前曾是座祠堂,当时正作为乡政府的宿舍使用。
桂北地区每年冬天有用木炭烤火的习惯,华江瑶族乡党委书记俸正仁告诉他,当时乡政府有几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住在二层小楼上。他们烤火取暖时,栗木炭爆裂,火星子溅了出去,宿舍内着起火来。
大火很快被扑灭,但因为墙上有热乎气儿,冷水再泼上去,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墙壁被刷上的石灰浆层掉落下来。让大家惊讶的是,里面的墙体上竟然露出了带有“红军”的字迹。
陈兴华勘察现场后也判断,字迹正是红军长征时留下的标语,他立即对剩下的标语进行发掘。“我学的是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以前考古都是在地下,这是第一次在墙面上考古。”时隔28年,60岁的陈兴华想起这段经历也不禁莞尔。为了更加准确地为记者回忆当年的情形,他小心翼翼地掏出了写于1988年的手稿日记和一张《广西日报》的剪纸,上面是他投稿的短讯《兴安发现红军标语》。
当年,陈兴华用三角铲轻轻地敲碎并剔除了松动的石灰,更多的标语显现出来。看到单个的字迹连成了句子,大家特别兴奋,忍不住连续念了好几遍。两天后,陈兴华清理出的标语有23条之多。此时,陈兴华却停了下来。“从个人角度来说,多发现红军标语更有自豪感,但当时属于抢救性发掘,保护设施跟不上,如果都发掘出来却保护不了,不能留给后人,那就太可惜了。”馆长也同意了他的观点,“发现多少算多少,以后有必要再继续发掘。”
狗形漫画标语吸引眼球
历经漫长岁月和大火洗礼的标语写了哪些内容?北京晨报记者跟随陈兴华,来到了猫儿山脚下的千家寺村。这里的村庄僻静悠然、野趣横生,而红军标语楼就位于临街一侧,是座灰瓦、白墙、悬山顶的二层小楼。为了保护标语不被损坏,小楼外拴上了锁,只接受预约和团体的参观。与一些长征纪念遗迹被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包围相比,标语楼孤然依偎于青山绿水之间,整洁清静。
标语楼一层是简易的陈列馆,墙上挂着红军长征过广西的路线图。二层室内挂有年轻红军墓等图片和故事。红军标语用毛笔写于二层外墙墙壁上,由于被发现前的几十年有石灰层保护,它们躲过了风雨侵蚀,墨迹依然清晰,如今已被罩上了玻璃框。
“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当红军有田分!”、“打倒屠杀工农的国民党!”、“白军是豪绅地主的军队!”……已经发现的23条标语内容非常丰富,部分落款为“红军宣”。与当下的横排标语不同,它们大多是从上到下的竖版。一则“国民匪党”的漫画标语颇为吸睛,它将四个字巧妙写成了狗的形状,独特有趣。
据陈兴华介绍,红军标语不仅有红军宣传的内容,也有反映广西实际情况的内容,比如“反对李宗仁强迫群众修马路”的标语,就是华江三十年代初的真实写照。“1933年,桂北地区发生了瑶民起义,后被政府镇压,瑶民生活贫困到了极点。当时广西政府颁布《广西修筑县道办法》,规定由县长兼任县公路局局长,增加苛捐杂税作为筑路经费,瑶民很是反感。”这条标语说明,红军是关心群众疾苦,了解当地瑶民对桂系军修路强行派工、占用田地的不满情绪。
档案
带你认识红军标语
红军标语制作方法
●常规标语。红军宣传员用红土原料和黑墨水、间或用漆或石灰水来书写标语,主要写在群众房屋外墙上或者寺庙的墙壁上。
●水电报。在经刨平的小木板上,用墨或漆写上宣传内容,如红军标语、战斗捷报等,成批放入河中,随水流到下游国民党辖区,因被人拾得而传播,起到速度快且远距离投放的宣传作用。
●木刻。用传统木刻印刷重要内容的宣传材料,一次多件,降低费用,提高效益。
●石刻。宣传员利用民居、寺庙石壁、古碑镌刻红军标语,具有不易移动和被铲除、敌人破坏难度大、保存时间长、花费资金少的特点。被称为红军长征中的标语王的“赤化全川”四个字,是川陕苏区著名的石刻标语之一。字高5米多,宽4.7米,笔划道深达0.35米,可卧下一人。
●叶报树标。缺墨少纸时,红军就把简短、有力的标语口号写在青翠的竹叶和树叶上,相互传递,称为叶报。在牧区草地,红军找来各色的小石块,在草地上镶嵌成标语。在森林地带,红军还把标语刻在树上,称为树标。
红军标语主要内容
传播革命真理
●革命休谈封建话、青年需读列宁书
●全世界无产阶级一起站起来
●实行社会主义、拥护工农红军
宣传党的主张
●中国共产党是替穷人找饭吃的政党,拥护共产党!
●共产党是领导工农群众的组织,解放工农的党!
鼓舞战斗士气
●打到南部去,有便宜盐吃!
●誓死收复全国失地、誓死收复康藏!
●发扬阶级友爱、以强帮弱,大帮小,走不动的扶着走、不能扶的抬着走,让每个战士安全越过夹金山
唤醒受苦民众
●实行打土豪分田地
●实行耕者有其田
●红军是推翻国民党军阀统治的唯一武装力量,欢迎苗族兄弟加入红军!
震慑瓦解敌人
●白军弟兄与红军联合起来,共同打日本帝国主义
●不当炮灰、白白送死、奋起反抗,杀死贪官污吏
标语现简体字便于工农认识
标语楼被发现后还有段小插曲,“曾经有参观者看到了标语中有简化字,提出了标语楼是否有造假的质疑。因为我国1956年才通过简化字,而标语中把欢迎的‘迎’字,写成了走之旁加币字”。陈兴华对此做出了解释:从现场清理的情况看,这批标语不是现代所为,首先标语不见新墨的痕迹,且红军标语书写在临街的墙面上,如果是造假,过程必然会被发现。标语的表面被两层不同时期的石灰浆所覆盖,说明标语上墙后经历了很长的时间阶段。“那时候,附近东村、同仁、金石等几处原有的红军标语、红军文物,都因为短缺资金没有保留下来,更没有经费和必要造假了”。
陈兴华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在千家寺红军标语楼的标语中,不只有欢迎中“迎”字的简化字,而是一共有11个简化字,其中“党”字有5个,“当”字有2个,“对”、“众”、“欢”、“迎”字各1个。“红军标语简化字不是偶然现象,在兴安县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有一本国家一级文物的红军地理课本,里面同样有不少的简化字。”陈兴华说,红军是工农的队伍,红军标语的书写主要是给工农大众看的,他们文化水平低或者根本就没有文化。简化字便于书写和认识,是最理想的文字。
凡是宿营地都要写满标语
同“枪杆子”一样,“笔杆子”也发挥了神奇的威力。“长征中对宣传工作非常重视”,陈兴华说,在湘江战役期间的《红星报》发表了《实行连队写标语竞赛》的文章,里面谈到:为着把我们一切标语口号更深入到群众中去,发动群众的斗争,因此我们号召各连队写标语竞赛,具体办法如下:一、凡是能写字的战士,每人练习写熟一条至十条标语;二、每人每天写一条至五条标语;三、标语可用毛笔、炭笔、粉笔石灰等书写(不管字的大小);四、凡是宿营地及大休息的墙壁都要写满标语;五、各连队每天写的标语数目要报告政治处统计起来。六、政治部(处)要经常检查这一工作,并随时给以指示,并将情形写给《战士》报。这一工作要先在连队中深入的动员,并严格督促实行,特别要随时检查纠正写错字。
陈兴华说,红军每到一个地方,就播下了红色的种子。正是因为红军的宣传,让中国的民众觉醒,有了共同的目的和信仰。民众通过标语,也对红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红色的种子播下后,不仅在当时产生了作用,红军离开后,他们在当地还有影响力。”陈兴华感叹,瑶民们对红军十分拥护、全力支持,认为红军办好事、谋福利,对红军有着特殊的情感。
教堂里留下红九军团标语
距遵义市东去70公里的湄潭县,一座外观精美的天主堂隐于几栋居民楼之间。教堂虽古旧,却别有一番历史沧桑感。这里曾是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1935年,红军进驻湄潭,以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休整的同时,红军们在教堂内写下了大量标语,宣传发动群众开展革命。
北京晨报记者来到天主堂时,这里已经历经了一年半的维修。走进天主堂,映入眼帘的是三尊塑像,分别是红九军团的军团长罗炳辉将军和前后两位政委蔡树藩和何长工。天主堂红军标语,就是罗炳辉将军率领将士书写留下的。如今,历经81年风霜岁月的标语已有些斑驳,它们均用毛笔竖书,字体长宽10至20厘米左右,笔画工整熟练。每条左下方都有“红军Ⅱ宣”落款。内容包括“创造新的苏区!”、“学生起来组织抗日会和义勇军!”、“工人有罢工自由!”“贫苦工农自动起来当红军!”、“欢迎白军兄弟来当红军!”等。
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潘炼说,此次天主堂维修恢复了历史原貌,教堂前18阶石梯曾被改造成水泥台阶,此次恢复了石头台阶。屋内脱落的彩色玻璃也被补上。最重要的房屋结构、屋顶漏水等问题也会得到修复。“此次维修中,特别注重对标语的保护,标语和壁画都被包裹住。屋顶瓦片揭开后,屋顶上又打了钢架,并用彩钢瓦将屋顶封住,以防雨水滴到墙壁上。”潘炼说,未来,标语玻璃罩内空气可能被抽空,以便更好地保护标语。目前,天主堂维修已近完毕,将进行陈列布展。预计不久的将来,观众将重新看到墙壁上的红军标语。
北京晨报记者 张璐 曹晶瑞/文 首席摄影记者 吴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