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胄“速写破万卷”

2016-10-10 09:09 北京娱乐信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数千件速写、手稿及文献正在展出

今年,北京的地标性建筑——炎黄艺术馆建馆25周年,“炎黄痴子——黄胄作品展”同步开幕。展览的主角正是炎黄艺术馆的创建者、已故巨匠黄胄。“1991年炎黄艺术馆开馆,是中国第一家民办公助的大型艺术博物馆,也是父亲在世时‘最后的作品’。”黄胄爱女梁缨坦言,这场展览将回顾黄胄这位杰出中国画家的艺术与人生。

22
《欢腾的草原》速写

入馆先知

展示黄胄20年间代表作

本次展览以炎黄艺术馆及黄胄美术基金会所藏黄胄数千件速写、手稿及文献为依托,向公众展示黄胄自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所创作的多件代表作,其中大量速写稿首次亮相。包括他风华正茂之时创作的《亲人》《巡逻》;历经十年浩劫以后,重提画笔创作的《曹雪芹》《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等。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以“必攻不守”的创作精神,走“生活之路”回到边疆曾生活之地,重新学习和提炼之后创作的《欢腾的草原》《听琴图》《姑娘追》《套马图》《帕米尔之舞》等重大题材作品。

对公众来说,作品中最为知名的就是《欢腾的草原》,在北京保利2013年秋拍中,它以1.288亿元人民币成交,在刷新黄胄本人拍卖纪录的同时,也让黄胄跻身“亿元俱乐部”。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25日。

画中的欢乐喷薄而出

黄胄原名梁淦堂。在他的画作中,速写入画是一大特色,而欢乐则是他作品的基调。浓重的用色与历代人物画萧疏淡雅之风,一派新气象,人民的欢乐从画面中喷薄而出。

上世纪60年代初,黄胄很快进入艺术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所作《庆丰收》《载歌行》《奔腾急》等作品,有的布置于国务活动场所,有的作为国礼作品。80年代初,他迎来了创作上的第二个高峰,先后创作了《欢腾的草原》《牧马图》《叼羊图》《姑娘追》等在内的两米以上的大画六七幅和其他六七十幅画作。

这其中创作于1986年的《姑娘追》是黄胄最美的作品之一,画中表现的是新疆哈萨克青年最喜爱的马上游戏“姑娘追”,画中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女孩美丽俊俏,身姿矫健,在激烈的追逐中流露出脉脉温情,这种微妙的心理被远处的画家抓住并定格在了画布之间。

黄胄画狗“天下第一”

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称赞黄胄笔下的狗是“天下第一”。

说起画狗,黄胄还有段轶事。50年代,黄胄参加解放军工作队进藏,在山区见到一只生着癞疮的狗,别人看见都撵它走,黄胄却从藏医那里寻得一秘方,将大蒜捣碎,抹在它的疮上,抹了几次,它的疮竟痊愈了,从此它把黄胄当主人,朝夕跟随。黄胄也仔细观察它的神情姿态。后来黄胄离藏时,这条狗竟跟着他乘坐的汽车后头跑了几百里路,舍不得离开。

不过,黄胄笔下“活灵活现”的还有很多,十年动乱中,他被迫去喂驴,然而这期间他发现了毛驴既有骏马的矫健精神,又有老黄牛忠厚耐劳的秉性。从此他画毛驴就进入寄情写意的新境地。“历经人间不平路,不向人间诉不平。”这正是他自己精神的寄托与写照,也是鼓励人们要有这种高尚的“毛驴”精神。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黄胄画毛驴笔墨与形神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大量速写为创作搭架子

熟悉黄胄的朋友都知道,他画速写,数量不是以本计算,而是以麻袋计算。此次展览就展出了一大批黄胄的速写小品。

“速写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黄胄画速写不是简单地描摹对象,而是强调要认真地观察和研究对象,将对象的形、神和结构特点了解透彻,为创作做充分的准备。

在展厅中《欢腾的草原》首次与它的前身“速写”并列展出,生动的人物在最终定格前,都是在这些铅笔小稿中经过反复“练手”中最终成形的。“老一辈画家会将创作前反复修改的铅笔小稿誊到创作纸张上,父亲喜欢通过大量的速写来给创作搭架子,他把手练熟了再直接进入创作阶段。”梁缨介绍道。

建中国首家私人博物馆

炎黄艺术馆被黄胄看作艺术生涯中的得意之作。作为我国第一座民办公助的大型艺术馆,黄胄正是它的创建人。

1987年炎黄艺术馆的馆址最初被定在地坛的前门,但因为种种原因改址在现在的地方。随着它的落成,一批由黄胄收藏的宋元名作以及个人作品成为首批馆藏力作,此后大批艺术家将个人作品捐赠给炎黄艺术馆,丰富馆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文物市场上还有不少古书画流通,按照规定首先由博物馆鉴留购买,黄胄收购的古画有些就是经过博物馆筛选后的作品,其中元代张师夔、雪界翁合作的《鹰桧图》轴和明初边景昭的《竹鹤图》就被他收藏。这两件作品之后经多位专家鉴定,一致认为是真迹。而它们被保存和抢救下来不能不说是黄胄的功绩。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王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