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共话“汉字之美” 于丹讲述与女儿的文字游戏

2016-09-28 17:0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wwzjy20160928004

9月28日,“汉字之美”创意设计论坛在77文创园举办,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论坛上发言。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千龙网北京9月28日讯(记者 张嘉玉)“汉字是握在中华民族掌心里的纹路,循着它的指事象形,可以触摸到所有观念由来的秘密。汉字的一笔一画,都流淌着我们的血脉,蕴藏着我们的乡土情怀。”于丹如此形容汉字。9月27日,“汉字之美”创意设计论坛在77文创园举办,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陈楠、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军、日本福冈国际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海村惟一、韩国成均馆大学名誉教授白金男等文化学者共话汉字之美。

论坛上,于丹讲述自己是玩文字游戏帮助女儿认字的。“看看你的小手能做什么”,这是在学习提手旁的汉字。女儿说,我可以抱妈妈,拍桌子,抓东西,捏豆豆——所有的字,女儿说一个,于丹写一个。还有“看看你的脚可以做什么”,可以学习足字旁“踢”“跑”“跳”等汉字。

“只有象形文字可以完成这样的有趣游戏。”于丹说,“比如宝盖头的汉字,是很多跟家有关的字,宝盖头就是一个房顶,房顶下养头小猪就是“家”;房顶下达到标准可以稳定,所谓小富即“安”;房顶下开口吵架就是祸害的“害”;房顶下人人都渴望“安宁”,有个丁是爸爸在家,爸爸妈妈都在家就叫安宁。”

wwzjy20160928011

9月28日,“汉字之美”创意设计论坛在77文创园举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陈楠发言。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wwzjy20160928010

9月28日,“汉字之美”创意设计论坛在77文创园举办,图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立军。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立军主张将汉字的美学元素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他说:“一个字如何构造,部件与部件之间怎么配合,一个字的重心怎么寻找……离开了美就没有现在的汉字,现在的汉字之所以形成了现在的形态,是历代书写过程当中对美追求的结果。汉字的美学元素在我们现代艺术设计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能够把美学元素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和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就是把古老元素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同时,王立军认为,既要发掘汉字的形式美,同时也要揭示汉字的内涵美,这也是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相比的不同之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陈楠分享了他近期的研究心得。他认为汉字并不是一条线索来发展传承的,而是有“真草音饰”平行线索。他说:“‘真’就是楷书,标准汉字的样子。并行的就是‘草’,就是快速书写的这条主线。和‘草’并行的还有‘音’,在古代不论是古琴的琴谱还是助音符号都是辅助的工具。最后是装饰,汉字不完全是使用的文字,是和生活美化有密切关系的字。这四种是中国字并行的四条线索,中国字并不是一条线索。”

据悉,“汉字之美”创意设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发起。此外,“汉字之美”2016全球青年设计大赛于当晚为获奖者颁奖。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