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歌舞《草原上的乌兰牧骑》11日晚保利剧院上演

2016-09-11 08:29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情景歌舞《草原上的乌兰牧骑》明晚保利剧院上演

乌兰牧骑,是活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文化轻骑队,被誉为“社会主义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乌兰牧骑队伍短小精干、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长期坚持扎根基层为农牧民服务,成为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乌兰牧骑建队近六十年来,从没离开过草原田野,从没脱离过各族群众。成为享誉当代的内蒙古民族文化品牌。明晚,由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选送的情景歌舞《草原上的乌兰牧骑》将在保利剧院上演。

《草原上的乌兰牧骑》把乌兰牧骑为农牧民演出服务的真实场景再现在舞台上,以经典节目展示乌兰牧骑的品牌文化,以文艺轻骑、一专多能突出乌兰牧骑的独创特点,以现场演奏演唱增强演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以牧民祖孙对话串联乌兰牧骑的发展历程。据主办方介绍,建队近60年来,乌兰牧骑的创作演出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草原上的乌兰牧骑》以“同草原和时代一路前行的乌兰牧骑”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演出简洁淳朴、真挚豪迈、色彩纷呈,把民族团结、边疆稳定、草原腾飞、民族复兴主题融进节目,把内蒙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进程融进乌兰牧骑的品牌文化中,展示给全国观众。《草原上的乌兰牧骑》的舞台,呈现乌兰牧骑在草原牧场的基层演出特点。不是靠低俗的噱头、奢华的布景、夸张炫耀的灯光服饰去哗众取宠,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和豪迈质朴的民间舞蹈,表现沸腾的生活、农牧民朴素的劳作、纯净的心灵,贴近生活接地气,具有鲜明的草原民族风格和地域文化特色,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时代气息。

作为“情景歌舞”,这台晚会的结构非常别致,一个在北京学声乐的蒙古族姑娘就要毕业了,是留在首都还是回到草原。年逾古稀的老奶奶为此与孙女展开的对话,是一条贯穿线,便巧妙地荟萃了乌兰牧骑60年的经典歌舞,并强有力地推出了许多具有超越性的新歌新舞新节目。那么,奶奶最终能否说服孙女回到草原、回到牧民当中呢?整台晚会,就是没有语言的语言,既把乌兰牧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然而然地表现了出来。当草原上司空见惯的生产方式如挤牛奶、剪羊毛、擀毛毡、套烈马等等,被乌兰牧骑队员们演绎成舞台上生动、欢快、美丽的舞蹈。既有经典的《挤奶舞》《擀毡舞》,又有新的作品《熟皮舞》《驯鹿舞》《斗熊舞》等等。继而,人们耳熟能详的老歌,如《赞歌》《敖包相会》和一首首新歌如《祖母的咕如歌》《道尔吉,你为什么不高兴》等等,有的唤起了观众作为草原牧人的民族豪情,有的激发了观众浪漫的青春激情,还有的强化了观众深切的乡情和亲情……

这台情景歌舞的经典之处就在于既有具体的经典作品,如歌曲《牧民歌唱共产党》、舞蹈《彩虹》等等,又有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形式,如呼麦、长调、马头琴演奏、冒顿绰尔演奏等等。经典的传承,则要靠创新,创新是有具体途径的,一是追根寻源,二是融陈出新,三是顺势开拓,四是勇于突破。

责任编辑:石凝(QS00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