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由20位来自贵州黔东南黄平县的农村演员演绎的舞蹈诗《巫卡调恰》,昨晚在国家话剧院剧场登台,参演“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巫卡调恰》在苗语中意为“外婆的歌谣”,全剧通过巫卡(外婆)吟唱古歌这一主线,诠释了苗族人的创世观,反映了古代苗族人的农耕文化、苗族迁徙史以及苗族社会生活的各种习俗。土地、服饰、语言、歌谣、传说、仪式、习俗等所代表的苗族文明,从衣胞之地出发,一路迁徙行走,而《巫卡调恰》正是溯着苗家人生命的血脉行走,让观众在短短的演出中感受悠远古歌涌动的千年节奏,以及苗家人享受的那份和谐与宁静。
剧中,苗族古老的音乐元素和电子音乐相互碰撞,现代舞技巧与苗族特有的肢体语汇相结合,围绕苗族最具代表性的“火塘文化”,展开了一幅浓烈的苗族文化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