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吉·鲁比诺(Luigi Rubino), 意大利钢琴家、作曲家。这个名字对于大部分听古典和流行的人都是一个极其陌生的名字,新古典(Neo-Classic)的乐迷对他的认识,多半是来Ashram(灵魂的居所)乐队,作为键盘手,Luigi Rubino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不仅仅因为他精彩的演奏段落,更是因为在小提琴时而哀婉时而激昂的独奏背后,他所弹奏的流水般的键盘底奏搭建出了Ashram独特的音乐情绪根基,把新古典的美妙发挥到极致。
10岁开始学习钢琴也许并不算早,但Luigi Rubino的天才之处本来也不在夸张的炫技或者高难度的变奏,他最擅长的是用缓慢或连绵的钢琴声营造一个宁静空灵的世界,不需要复杂的和弦,几个音符就能让人放下情绪空间的戒备,准备好进入探寻一个丰富世界的旅程。
《A Theme For The Moon》(致月亮的旋律)是他的第一张个人作品,这张专辑整体的基调清淡并且沉寂,编曲简单但是又极其耐听。钢琴在Luigi Rubino手下是一个撩拨记忆的好工具,提琴又仿佛难以割舍的旧爱新愁之间的拉扯,悠长却隐痛。对于作品所表达的感情,他自己是这样说的,这些能够产生共鸣感觉的音乐其实并没有让他在创作中感到任何的压抑。这种共鸣是一种性格之中的忧郁,忧郁让他自己产生了创作的情感,而这种忧郁又能给人很大的希望,它们仿佛是作品这个“硬币”的正反面——有创作经历的人很能理解这样的共鸣感,忧郁成为了Luigi Rubino与听众连接的脉络,每个人在音乐里听到了自己的内心和经历。
巴赫的作品对Luigi Rubino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他也会主动去听所有其他类型的音乐。从古典的疆域迈出去到打开新古典的大门,Luigi Rubino的音乐大众接受度远超传统古典乐,融合了优美人声吟唱的《A Theme For The Moon》可以说是新古典的巅峰之作,它既浑然一体,仿佛被月光安抚般的温柔,每一个元素又充满灵气。这张专辑最适合一个人在凌晨之后的黑暗房间中聆听,从开篇《last dance》(最后的舞蹈)的钢琴,到最后《he is her》意大利语念白的诗歌《祈求母亲》(来自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意大利作家、诗人、后新现实主义时代导演),沉浸其中,仿佛是游荡在一个静谧被雾气笼罩的梦境。
时隔六年,Luigi Rubino终于在今年7月发布了他的个人新作品《IL SOFFIO E IL VOCE》(呼吸和声音),专辑延续了致月亮的旋律的整体感觉,仿佛是漫长的六年后又开启新的梦境,充满新鲜感但是又和过去的旅程血肉相连,专辑甚至直接有《Glace of Dust,Pt.2》这样名字和旋律上直接继承上一张专辑歌曲的作品。女声、童声吟唱的比例整体感觉加重,钢琴声一如既往地冷静和节制,每一次琴键都恰如其分敲打在内心的节拍上,优雅却也暗含凝重。在新专辑中国巡演的现场,他像我四年前见到的一样,依然只是低头弹琴,仿佛也好像没有什么表情,大鼻子的侧脸隐没在舞台的暗光里,从不说一句多余的话,我只是听着他弹琴,仿佛聊了一整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