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时代下的实体书店破局之路

2016-08-29 10:58 北青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数字阅读时代下的实体书店破局之路

8月24日至28日,第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即将在新国展举行。在今年的展会上,数字阅读的强势来袭,使得实体书店不得不绞尽脑汁找出新的亮点与活动,与新兴的互联网、手机阅读抢夺读者的眼球。

数字阅读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2008年,网络及新媒体的全面爆发,使广大读者的焦点迅速转向,同时网络技术争分夺秒似的加速更新,更推波助澜了这一冲击,实体书店甚至传统阅读习惯在短时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改变。

近日,编者特意走访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贺超,他对于实体书店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他的设想和建议,同时也提醒了我们,在购买、阅读这一过程中我们还有哪些能为读者所做到得人文关怀。

实体书店的品牌、活动氛围营造

每年北京国际图书节期间,实体书店都要大展一番拳脚,名家讲堂、签名售书,总能吸引大群读者关注。如果能把这种势头扩展至日常,鼓励书店做品牌的活动,帮助书店传播活动,聚沙成堆,形成书香北京的活动矩阵。书店的活动特色了,也会吸附大量人群,分享阅读,这也是书店做为公共文化平台最大的职能和有效的手段,所以书店的活动是重要的生存之道也是扶持方向。

书店氛围营造下的人文服务配合

“钱”从哪儿来似乎是实体书店一直在面临的首要问题,租金压力、渠道拓展、宣传营销等等都像个无底洞,于是人员费用一项,似乎只能挤之又挤,尽力压缩空间给更需要的部分。

书店的工作人员实际费用很低,基本在3000-6000区间,这个对于文化阅读推广的工作来说是个硬伤,毕竟在社会招聘中什么钱招什么人,也因此直接导致在推广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只能实现最基本的销售沟通,而非理念导读。

除了书店的固定工作人员,似乎书店专业志愿者也是一条新路。但是目前的志愿者多集中于大学在校生,这些学生仅是抱着爱阅读的理想而投身书店,却在实际的运营中缺乏专业知识及实操力,多流于“手机志愿”。

服务配合强化书店功能定位

此前5年的全民阅读推广让我们冷静的看到潮流和运动的可怕,萝卜快了不洗泥,尽管我们似乎也需要这样的推波助澜,但也过犹不及。所以接下来应该是分区,分片,分人来进行攻坚战,不断推出真正的书香社区,书香人物,书香生活模式,最终点点到面。也因此,社区阅读的价值凸显,老百姓太需要优质的文化服务,贴心的文化服务,而不是走形式,走流程。

社区书店的难处是社区消费能力的制约和流动人群有限,所以社区店首先面临的是读者导流,然后必须做有效的活动来留住读者,才能研发更多阅读活动,所以对于社区书店的扶持力度要加大。比如甲骨文•悦读,实实在在的成长于社区,每周10场活动服务社区,解决社区阅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开业三个月,甲骨文•悦读的图书卡开卡是过去三年的总量。

“培养一个人爱读书,就得尝试改变他的生活方式。办公室不行,因为得上班,只有下班的消遣时间可以;下班后的餐厅不行,因为忙着社交;在社区,个体阅读,集体阅读成为可能;社区阅读的氛围起来了,城市的书香气自然就萌发了。”这也是贺超最后谈到他个人对社区书店的理解和坚持所在。

责任编辑:王双(QJ00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