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自治区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新闻发布会现场。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千龙网讯 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已于8月16日开始举行,首日两场演出顺利完成。五个自治区代表团相关领导,介绍5个自治区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及进京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相关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用文化遗产讲故事
这次会演广西带来两台优秀剧目。壮族岩画音乐舞蹈诗《花山》,将于8月20日、21日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该剧取材于刚刚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以广西壮族音乐舞蹈为载体,把左江沿江两百多里的美丽画卷复活到舞台上,展示了广西壮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各民族生生不息的和谐景象。
新编历史壮剧《冯子材》,将在9月9日、10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该剧以镇南关大捷为故事背景,生动再现了民族英雄冯子材率领军民誓死保卫祖国河山的壮举,讴歌了广西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共御外辱的爱国主义精神。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黄世勇表示,广西文化产业园区遍地开花。特色文化产业不断涌现。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开创了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市场运作带动了旅游、演出、艺术教育等行业发展,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西藏自治区
原创剧目高产不断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岗青表示,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策划组织了10余台区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歌舞、话剧等重大剧目,创作推出了长篇小说《文成公主》《天堂上边是西藏》《祭语风中》《昨天的部落》,报告文学《国旗阿妈啦》,大型民族歌舞《天上西藏》《魅力西藏》《再唱山歌给党听》,民族舞剧《太阳的女儿》,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话剧《解放!解放!》,新编藏戏《金色家园》《六弦情缘》,电影《西藏天空》《德吉的诉讼》《守望天湖》《无枪》,电视剧《西藏秘密》《雪域雄鹰》,纪录片《西藏》《天河》《第三极》《喜马拉雅天梯》等4000余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
此外,完成了自治区档案馆馆藏古籍的普查登记、《传统八大藏戏(剧本)》编纂等工作。同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实施抢救性、生产性和整体性保护,全力保护藏戏、格萨尔、民间歌舞等传统艺术,着力推动唐卡、藏香、藏纸等特色技艺的活态传承;藏语文的学习和使用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传统藏戏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重获生机,民间藏戏队达到130余支;唐卡保护传承活动品牌形成、传习基地日趋壮大,全区从事唐卡绘制的人数达到2000余人,年产值超过6000万元。非遗产业化推进顺利,研发销售非遗产品的企业数量不断攀升,群众依托传统技艺脱贫致富实现由个体向群体的飞跃。
内蒙古自治区
乌兰牧骑贴近生活接地气
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带来情景歌舞《草原上的乌兰牧骑》和舞剧《马可·波罗传奇》。
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副团长李国成表示,自治区将乌兰牧骑建设纳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对乌兰牧骑的重视程度,扶持力度普遍加强,使其得到长足发展。从2014年起,自治区设立了全区乌兰牧骑下乡惠民演出补助资金,每年投入1660万元,从根本上解决了乌兰牧骑下乡缺乏资金保障的困难。
《草原上的乌兰牧骑》曾于2015年5月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2015年7月,参加了中国·内蒙古第十二届草原文化节演出,获优秀剧目奖。
另外,宁夏回族自治区代表团带来大型回族舞蹈诗《九州花儿美》、大型史诗话剧《丝路天歌》两部作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表团带来音舞剧《木卡姆印象》、歌舞剧《情暖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