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两台剧目开演 43台民族剧目逐一晋京

2016-08-17 08:27 北京娱乐信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少数民族文艺会演8月16日两台剧目开演

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8月16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市代表团参演剧目《冰山上的来客》和解放军代表团参演剧目《筑梦边关》在会演首日与观众见面。据介绍,在未来为期一个月的会演中,来自祖国各地的少数民族艺术家将在北京11个剧场上演43台精彩的民族剧目。

17
歌剧《冰山上的来客》剧照

两台歌剧展现民族团结

8月16日晚,一向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歌剧《冰山上的来客》“搬”进保利剧院。据介绍,这部国家大剧院原创剧目作为北京市代表团演出项目登台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演出当晚,随着吕嘉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奏出浑厚有力的旋律,金色的“冰山上的来客”字体投影在巨大纱幕之上,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音视觉冲击。

在随后的婚礼场景中,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新玉舞蹈团率先登场,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将观众带到了帕米尔高原之上,带入了塔吉克族牧民热闹的欢庆仪式中。随着跌宕起伏的“反特”剧情展开,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怀念战友》《冰山上的雪莲》等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旋律也在舞台上依次响起。

经典唱段收获观众热烈掌声的同时,作曲家雷蕾为这部歌剧专门创作的《卡拉,你在哪里》《今夜没有星光》等唱段同样深入人心,令观众为之动容。在全剧结尾,人民解放军与塔吉克族同胞携手战胜了敌人,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在全剧结尾唱起了雷蕾创作的歌剧合唱《勇士之歌》,通过强有力的旋律展现出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也将当晚的演出推向了高潮。

在谢幕中,台上艺术家与全场千余名观众再次共同唱响剧中经典唱段《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彰显出观众对于《冰山上的来客》这部经典文艺作品的熟稔与热爱。与此同时,解放军代表团歌舞晚会《筑梦边关》也在中国剧院同时上演。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解放军代表团以内蒙古、新疆、西藏军区文工团为主要演出阵容,由汉、壮、满、蒙古、回、藏、维吾尔等14个民族230余名演职人员组成。歌舞晚会《筑梦边关》热情讴歌边防官兵戍边卫国的昂扬风采,深情赞颂各族军民唇齿相依的鱼水深情,激情描绘边疆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尽情抒发边关将士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团结奋斗的豪情壮志。

多声弦制古筝讲述民族故事

除了歌剧《冰山上的来客》,北京代表团还有另一部精彩演出——大型筝协奏曲音乐会《多彩中国》。据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时尚新民乐”的出现,中国传统的五音弦制古筝的发展受阻,民乐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创新,研制出多声弦制古筝,为古筝的发展再续能量。北京市代表团参演剧目《多彩中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生。

这台音乐会以“多彩中国,民族故事”为主题,以筝为主,其他民族乐器为辅,加之电子音乐、西洋乐器等现代表现方式,结合特色鲜明的民族故事,集中展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

通过《序》《天行》《天域》《天籁》《天风》《天香》《天鼓》《天骄》《天命》等九个乐章,用筝讲述中国民族故事,叙述古筝3000年的历史变革,展示古筝的创新与变革。这部音乐会将于9月7日、8日在世纪剧院演出。

凉山本土演员为长征献礼

8月16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在京宣布,由该团与凉山文广传媒集团出品的原创民族歌剧《彝红》将在今明两晚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上演。

据介绍,以“彝海结盟”为创作背景的《彝红》2014年7月第一版公演以来,共演出近百场,观众近十万人次,摘得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二等奖、第六届国际戏剧奥林匹克奖等多个奖项。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彝红》正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非凡历史、诠释红色经典、弘扬主旋律的民族歌剧,也是中国彝民族文化艺术史上的第一部歌剧作品。据介绍,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剧、四川人艺艺术总监李亭任编剧、艺术总监,著名戏剧导演黄定山任总导演。

《彝红》近230人的演出团队除了两个特邀演员外,全部是凉山本土演员。演唱和表演由凉山歌舞团、五彩凉山艺术团完成,凉山交响乐团伴奏,大凉山合唱团担纲合唱。演员中80%以上都是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演员,其中不乏“凉山情歌王子”日沙尔体等大凉山德艺双馨的民族艺术家和众多的优秀青年演员,但他们都不是歌剧专业,几乎完全从零开始,一步一一步走到今天。

民族歌剧《彝红》2016年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之后,还将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并将进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2016国内巡演。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张学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