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人生不适情》:好作品会让人看见阳光

2016-08-16 09:37 中国文化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好作品会让人看见阳光 ——观话剧《人生不适情》

高  明

“小剧场”戏剧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法国的“自由剧场”艺术实验活动,是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戏剧取代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戏剧的一次重要事件。从它诞生之日起,对现实主义题材、风格的追求就已成为小剧场戏剧的标签。然而近年来,现实主义在面对小剧场戏剧时竟被无限放大甚至曲解,以致无病呻吟的“挖掘”之风掩盖了小剧场戏剧的精神实质。

有句谚语说:“请走慢一点,不要丢了灵魂。”的确,在网络信息如此迅达的今天,快节奏的前行往往容易落下自身的灵魂,但话剧《人生不适情》却在小剧场戏剧蓬勃繁茂的大环境中,再次向我们印证了——小剧场戏剧虽然在同样快步地发展,但依然固守着自身的精神实质,并坚守着自己的灵魂。

《人生不适情》坚守着“以戏剧情节和表演为核心”的小剧场戏剧灵魂。小剧场戏剧在舞美、音乐等外在视听元素都相对简约的前提下,尤为注重戏剧情节这一故事内核的矛盾原动力和演员表演这一外在表现元素,因此,对于一出小剧场戏剧的评判更多的是从情节和表演两个角度进行综合评判。就此而言,《人生不适情》无疑是一部较为成功的戏剧作品。首先,在戏剧情节方面,该剧采用以点带面的叙述方式——以对人生的选择为点,分别带动“骨灰”“驿站”“检查”“两个故事”4个情节段落,也就是4个“面”,这便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出当下社会环境中,人们面对问题的内心过程。

编剧在剧本阐释中说:“这4个小故事多多少少来自于真事,都是这些年攒下的。怎么就把它们几个放在一块了呢……提炼主题的时候,才大概明白,它们说的都是人生的两难。按说人成熟了、务实了、知分寸了,就会避免进退两难的事,也不会给别人添麻烦了。可难就难在,人很难不挣扎。”也许,正是这种“两难”将情节和情节传达出的情感拉近到当下、拉进每一位观众的心里。同时,编剧结构剧本的功力也非同一般。在过去的剧本中,同时或分时出现几个时空也许并不罕见,但能将4个故事如此有机地进行连接并紧紧围绕主题,确实并非易事。此外,该剧在演员表演方面也令人称道。在舞台上,当所有视觉、听觉元素都被弱化的同时,能够将戏剧情节传达出来的最有效途径便是演员表演。据悉,剧中的所有演员大多是非专业演员,也许正是对戏剧情节和人物情绪的自然外化,才会有芳芳等人物的活灵活现。

任何作品都无法尽善尽美,因此才有了对“永恒”、对“极致”的本能追求。当下,从小剧场戏剧的整体作品情况来看,悲剧多于喜剧,人物的悲壮感往往大于中国式的大团圆结局,仿佛只有对心灵残忍、脆弱之处的挖掘,才是对小剧场现实主义追求的坚守。然而,好的艺术作品能够温润人的心灵,会在观众体会内心酸楚之余,感受到一米阳光、一种心灵上的暖流。因此,《人生不适情》在关注当下,在以“两难”这一现实课题为中心的前提下,建议主创人员能够多注重人间温暖,让每一位观者在走出剧场时能够看到属于自己未来的阳光。

责任编辑:王双(QJ0015)  作者:高 明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