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国家大剧院2016八月合唱节中特别策划推出的“唱响时代经典”合唱大师课活动拉开了帷幕。8月15日至19日,国家大剧院将邀请十六支市民合唱团陆续登上大剧院音乐厅舞台演唱两首合唱作品,并邀请到黄小曼、王蕾、孟幻、焦淼等合唱专家分别对这十六支市民合唱团进行现场指导。
8月15日上午,东城区第二文化馆华风合唱团、雪韵女声合唱团、朝阳常营回族乡合唱团、昌平畅想合唱团、北京市政协合唱团等五支群众合唱团依次在音乐厅中登台演唱了《大漠之夜》《洪湖水浪打浪》《我们是运河的流水》等经典合唱作品。两位专业指导也分别在他们演唱结束后,进行了点评和指导。黄小曼老师讲道,“呼吸”和“解释作品”是合唱表演中非常关键的两个注意点;同时,“声乐”与其他乐器不同,它是看不见的,需要演唱者们凭感情、凭感觉去用心表现;另外,对于很多合唱作品来说,它背后都有故事情节的依托,因此了解创作背景,去尝试叙述和再现一个故事对于合唱表演也是非常重要的,等等。北京市政协合唱团代表李宝浚表示,“能够在现场聆听专家对我们的点评,我们感到非常荣幸。我们的团员,在下面听得都非常认真。”
面对水平不一的业余合唱团,大剧院的专业指导老师们表现出了很大的耐心和热情。黄小曼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讲道,“搞音乐一定不能离开大众,没有大众的支持只是孤芳自赏。在大众中普及合唱是一个非常好的推广歌唱艺术的形式。任何事情只有基数大了,上面的金字塔尖儿才有可能闪光。”
与往年八月合唱节期间推出的大师课活动不同的是,今年“唱响时代经典”中登台的每支合唱团将现场演唱两首作品,其中一首为合唱团自选合唱作品,而另一首作品则选自国家大剧院与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国家大剧院中国(原创)歌剧经典合唱曲集》一书。通过对国家大剧院十部原创歌剧中经典合唱段落的学习与传唱,使这些中国歌剧的经典旋律走进千家万户,响彻京城各个角落。
黄小曼(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团长):合唱艺术的塔基越大塔尖才会越高
多年来一直从事歌剧声乐指导的黄小曼有一肚子的合唱经、声乐经、艺术经,她告诉记者,“实际上搞音乐一定要进入状态,要是没人支持,只是孤芳自赏很难坚持下去。所以今年八月合唱节的‘唱响时代经典’大师课活动有这么多合唱团参与,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黄小曼说,每当她见到有这么多合唱爱好者,有如此高的热情,但又还不真正懂得如何在合唱队里歌唱以及合唱艺术的妙趣,“就想把脑子里总结的几十年的经验、感觉,包括鼓励的话,通过这样一个场合告诉他们。我觉得这种交流可能是一个特别好的活动。”
黄小曼介绍说,“合唱的范围非常广,可以唱艺术歌曲,可以唱交响乐,而歌剧当中合唱也是重要的表现手段。所以国家大剧院今年推出合唱的专场音乐会是为了让更多的观众知道在歌剧舞台上有合唱团,让观众能在下面听到不同歌剧的选段,所以是一个特别大的突破,也是国家大剧院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去学习。每一个合唱团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不分高低的。每一个合唱团都是因为他们热爱音乐,才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他有他自己的种类和优点,怎么能把优点发扬下去,再趋于完善,这是我们的希望。我觉得人通过各种形式表现自己的优势,这就是最好的,艺术是百花齐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