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评委阵容、古典音乐界赛事最高奖金、赛后佼佼者有望签约,这些优厚条件无疑成为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最吸引人的标签。8月14日,该项筹备了两年之久的顶级赛事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正式开幕。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艾萨克·斯特恩之子、本届大赛评委会联合主席大卫·斯特恩表示,这是自己的父亲去世之后首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赛。
选手现场用琴弓抽签。 信报记者 张学军/摄
三高:高奖金高评委高选手
8月14日开幕的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奖奖金高达十万美元,而评委则由世界顶级赛事的评委会主席、小提琴演奏大师以及小提琴教育家组成。高额奖金自然极具诱惑力,但是受到顶级音乐大师的点评也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大赛组委会主任、指挥家余隆表示:“最高的奖金,最顶级的评委,一定会吸引最优秀的参赛选手。”记者了解到,参赛选手都来头不小,有的是很小就登台表演甚至与世界名团有过合作的音乐神童,有的是其他顶级赛事上身经百战的参赛选手,甚至还有柴可夫斯基音乐大赛的金奖得主。
大卫·斯特恩说:“由于这是我父亲去世之后的第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比赛,也是他的精神遗产,所以这不光是场比赛,而是一场融合了他的精神的比赛。在这里会有赢家,但绝对没有输家。”
梁祝: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既然是一个“中国籍”的国际比赛,自然是少不了中国的主题。本届入围半决赛的中外选手演奏《梁山伯与祝英台》成了每位选手的规定动作。为此比赛还特别设立了“最佳中国作品演绎奖——太平洋之星”。
余隆表示,今后每届比赛都会有一首指定的中国曲目,“这些选手在大赛中学会的中国乐曲,未来他们有可能会在全世界的舞台上演奏这些乐曲,这叫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曲目量之多、难度之大也是本次赛事的一大特点,本次大赛评委会联合主席、著名小提琴家徐惟聆教授将本次大赛称为一次“残酷”的赛事。
据介绍,除了中国乐曲之外,此次大赛的曲目难度也是少有的,仅就半决赛而言,比赛的安排较其他赛事显得更具挑战性。入围者不仅需演奏两部大赛指定的协奏曲——由钢琴伴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和与室内乐团合作的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此外,还需演奏一首奏鸣曲,以及舒伯特或勃拉姆斯钢琴三重奏的第一乐章。
延伸:大赛佼佼者有合同
组委会执行主任、上交团长周平表示,赛事之后主办方会为选手提供非常多的平台,“除上海交响乐团将邀请获奖选手参与演出外,中国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墨尔本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已承诺为优秀选手提供演出合同。”
余隆表示:“这个比赛的设立不仅是为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更为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成为音乐艺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希望通过比赛去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让新人能在演出实践中培育成为真正的人才。”
新鲜:选手用琴弓抽签
昨天,参加预赛和半决赛的评委以及所有参赛选手齐聚上交音乐厅。此次赛事自去年9月全球发布启动后,收到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名小提琴专业选手的报名申请,经过今年3月的预选后决出了昨天出现在现场的24名选手。
为了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发布会全程评委和选手都不能有任何“亲密接触”,而紧张的抽签环节也是在监督之下完成的。有趣的是,抽签的“签”是小提琴的琴弓,每把琴弓上都有一个号码,这个号码就是参赛的出场顺序。
选手们一一上台为初赛的出场顺序进行了抽签,半决赛和决赛出场顺序将在初赛和半决赛结果出炉后再分别公开抽签,而抽签的过程也将在媒体的见证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