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的水世界忧患

2016-08-11 09:20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青蛙》的水世界忧患

在昏暗的场灯、喧嚣的海浪和冷寂的音乐声中,一个幽灵般的女人以一种女巫(抑或先知)的口吻念着冰冷的句子登场:“女人不愿意生孩子,农民不愿意种地,和尚看电视,孩子吸毒。”——过士行编剧、国家话剧院演出的《青蛙》就在这种阴森的气氛中开场。

《青蛙》讲述的是:在某个海滨理发馆,理发师和理发者无休止地讨论试验着时髦发型;女人不停地侍弄着田地,间或爆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话;一个风尘仆仆的远行者路过这里,想清理一下风尘(刮刮脸,理理发),可因为理发者一直占据着位子,几次都未能如愿。在这个循环交替的过程中,雨不停地下,海水不断地升高,最后人们的腿上都长满了海蛎子,水世界即将来临,但人们仍在高谈阔论。剧终时,天幕上出现一个煮得微红的青蛙。编导通过聚焦习焉不察的文化惯性,以“温水煮青蛙”的寓言表达了对这个标新立异世界的忧患。

这部剧没有“正常”的戏剧事件,由警句、格言、无厘头妙语构成,情节荒诞不经,场景是象征的。最有特点的是它的人物,他们没有自己的前史和性格,又拒绝为某种确指所限定,他们只是一个意象,一种力量,一种生命元素。然而,尽管到处扑朔迷离,根据文本留下的蛛丝马迹,仍可对该剧作如下解读:海滨的理发馆象征某个封闭畸形的社会,这里只有两种人,时髦的制造者(理发师)和时髦消费者(理发者),新奇的幻想和制造占据了全部的生存空间(并侵占了基本生存需求)。女人是母性、原始、土地的象征,她一直在土地里耕耘,在风雨中忙碌,不停地抱怨诅咒着这个她越来越不适应的社会。远行人似乎代表某种漂泊情结,他以中介的身份不断地把外部世界的消息传递回来,但他本人也是个矛盾体——他既不满于本地的平庸,也不接受外面的新奇(他不断地嘲讽新奇事物),他似乎在寻找着某种永恒美好的东西,个别的地方似乎给他留下了类似体验(如爱斯基摩人的被窝),但却不足以留住他;因此不停地寻觅就成了他的宿命。四种基本力量的互相激荡形成了一个荒诞世界,而这就是作家眼中当代文明人类生存的基本图景。

《青蛙》虽然沿用怪诞的乃至荒诞剧的修辞,但却尝试超越和独创。首先是对人类生态的先期关注,这是21世纪的母题,此前并未进入早期荒诞派的视野(荒诞派的经典主题是人类归属感和文化身份的追寻,如《等待戈多》表现西方人在信仰迷失后无家可归的流浪感,品特的戏则表现对人的归属的寻觅)。过士行是最早运用荒诞修辞表达生态忧患,并通过创造和转化,尝试将其中国化的作家。在剧中,人们行为乖讹(如莫名其妙的打嘴巴),语言颠三倒四,然而,那些神经质的行为、连篇累牍的废话,并非全然无序,他们一直围绕着转基因、克隆、女人、不育、海啸、艾滋病、核武器等关键词展开,敢情这些现代性话语是真正的病灶,使人们处在文明的焦虑中。该剧的另一创造是对小林一茶俳句画龙点睛的运用,通过这些禅意句子的吟唱、转换,(从“家乡的草,可以做饼哩”,到“田螺在釜中涕泣”的跳跃),唤起农业家园的温馨记忆,让人感受到世界不断的热寂化过程。

从进入话剧艺术那天起,过士行就是匹独行的黑马,一直坚持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看世界。“闲人三部曲”以广场生存和狂欢化修辞聚焦闲散人群的生存,“尊严三部曲”通过聚焦排泄文化(厕所民谣)来叩问民族的尊严。过士行是中国作家中最早打破二元对立的思维,并尝试解剖微观文化权利的作家,因而也是当代中国最具原创性也最具国际影响的剧作家,其剧作影响远及法国、挪威和日本等国。他的语言是调侃的,他的眼神是忧伤的。他以反讽的方式表达对人类文化困境的忧患。更难能可贵的是,不管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世俗的诱惑多么诱人,前卫话剧如何举步维艰,他始终不改初衷,守护着他心中艺术的麦田。

最后谈谈导演。作为次生代导演,林熙越给我最突出的印象是对文本感受和表现的精准。他没有蹈袭前锋导演“解读即误读”的路子,而是尝试忠实原创并作精准诠释,并非常准确地传达了剧作家笔下的世界感:装腔作势的理发师和理发者,因为焦虑变得阴骘的女人、风格化的场景处理,诡异的音乐、灯光及其细微的变化,独特感觉的勉力传达……特别是结尾的天才处理,通过一种怪圈式的循环表现因袭势力的可怕:人们争论得面红耳赤,不知不觉地又回到说过的话题上,这些车轱辘话如同气流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像龙卷风一样,越来越快,越来越不能把控,最后把所有人(包括剧中人和观众)都裹挟进去吞噬掉。导演就用这种直喻的方式,将人类行将被麻木的惯性吞噬的生存危机直接传达给现场观众,冲击力极强。总之,经过导演的二度创作,《青蛙》如同高温烧制的青花瓷,纯粹、精致、空灵,没有一丝烟火气。这部戏是我看过最感人、最无造作感的前卫戏剧,它所唤起的生存危机感令人毛骨悚然。它所营造的艺术气场给人以“羚羊挂角”和“诗意葱茏”的感觉。

导演林熙越以前是国话演员,是“大导”林兆华之子,也许在乃父眼里,林熙越还是个“毛头小子”,作品还属于“试水”之作,不过在我看来,一代有一代的长项,这个毛头小子的试水之作,“大导”还真做不出来。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作者:张兰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