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三个“金小丑奖” 张红:杂技振兴在教育

2016-08-08 08:57 北京娱乐信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张红:杂技振兴关键在教育

“团校一体”是中国杂技团和北京市杂技学校培养和发展杂技人才的一种模式,而教师出身的张红身兼团长和校长。2004年起,在教育口工作的张红跨入文化口,任北京市杂技学校的常务副校长、校长。十余年间,她主抓了全国第一本杂技教材,实现了杂技高等教育。2010年,张红出任中杂团长,先后获得两尊三个节目世界杂技顶级大奖“金小丑奖”,大大开拓了国内国际市场。不管是当校长还是当团长,张红深切的体会就是杂技的振兴关键在教育。

1 从小就立志 当老师

张红原本是一位教师,可以说是北京教育口标兵式的人物。从小就立志当老师的张红回忆,当年东城区教育局希望让东城优秀的学生留校当老师,先工作然后在职学习拿学历,后来经过层层筛选选定了10名优秀学生,她就是其中之一。

1981年,高中毕业之后的张红留校当了团干部。“我们工作以后,先后去党校、教育学院、首师大在职学习,最后拿下了本科和研究生。”张红说,多年来自己当过团委书记、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政教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乃至校长。“每一步都是自己扎扎实实走过来的,可以说在教育一线的所有环节我都涉足过。”因为工作出色,张红也曾经被调进教育局,可是在机关工作了半年之后,她发现,这里没有学生,仿佛一切失去生机,三尺讲台才是她的天地,她坚持回到了学校继续当她的老师。

那一年,张红已经结婚,于是她调到了离家比较近的海淀育鸿学校。

2 优秀教师跨进文化口

2003年,时任中国杂技团团长和北京市杂技学校校长的李恩杰在物色人选,希望有懂教育的人协助他管理学校,张红是他面试的第11个人。

当时,张红觉得自己的事业进入了瓶颈期,希望自己的事业有所突破。两人的这次见面彼此很投缘,特别是张红的教育经历和想法很适合杂技学校的发展,于是李恩杰说“你来吧”。

对张红而言,杂技是个非常陌生的领域,她的印象里杂技就是小时候看过的驯兽、顶碗、杂耍,但她没想到还有杂技教育。为此还专程开车去亦庄做了一次“暗访”,看看这个学校到底是个啥样子,杂技教育到底是个啥形式。从答应到学校上任,张红足足准备了半年时间。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张红查阅了大量有关杂技与杂技教育的资料,越深入越发现这里面有文章可做。

3 主抓第一本杂技教材

2004年1月,张红正式走马上任担任北京市杂技学校常务副校长,主抓文化课教学和德育教育。那时候,杂技专业的教学跟过去戏班子的“团带班”有点相像,除了基础的文化课教学,其余的课程都是老师凭借经验言传身教。张红发现,在这之前,杂技专业教育没有教材没有课程表。于是,张红决定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手把手地教老师们写教案,然后由北京艺研所,首都体育大学、杂技学校教师等专业人员组成专家队伍开始调研并编写杂技教材。

两年的时间,一本60万字的教材出来了,这是迄今为止全国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杂技教材。此外,她还对当时的文化课教材进行了压缩整合精编,推出杂技教育的文化课校本教材。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北京市杂技艺术学校渐渐地贯通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历教育。

张红表示,这么多年她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建立了杂技的教育体系,不过她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完成杂技的高等教育,之前最高学历就是中专。今年,张红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中杂参与了北京市教委的“贯通培养计划”,利用大学本科的学校和中学直接对接,中学生直接进入大学实现高等教育。中杂与北京城市学院一拍即合,成立了全国第一所杂技艺术学院,中杂的孩子们直升到学院可以拿到本科学历。

此外,张红一直在为杂技团演员学历问题想办法,办过大专班,远程教育学历班,在她的努力下,中杂正在与北京开放大学联手成立杂技艺术成人教育学院,全国杂技演员们可以在这里完成成人教育。张红说:“之所以一直不遗余力地在做杂技演员的学历教育,我觉得,杂技的振兴关键在教育。”

4 收获三个“金小丑”

2010年,做了三十年教育的张红,从校长开始兼任中杂团长。“我是搞教育的,知道怎么用人,而且,在学校多年,我从未离开过课堂,每周都给孩子们上课,杂技团的演员们大多数是我的学生。这是我的优势。”张红说,直到现在演员们不叫她“张团”叫她“张校”,这是一份儿感情。

从2010年开始,张红带领团队的兄弟们开始打品牌战略,参加大大小小的活动,特别是大型会议以及春晚的亮相,扩大了杂技团的影响力。将原有的杂技节目加工提高,进入国际赛场。2013年,《俏花旦》和《圣斗·地圈》一炮打红,在世界顶级杂技赛事第37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上两个节目双获“金小丑奖”,这是世界杂技界最高奖项。随后,新创节目《黑白狂想》再接再厉征战39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再获“金小丑”。三个“金小丑”节目令中杂声名大振,振奋了全团的士气。

5 拿金奖后马上拿订单

因为文化程度的大幅提高,中杂的演员出国参赛,可以用流畅的英语跟国际友人交流,落落大方。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上,摩纳哥公主感慨地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阳光的演员,今天我终于认识了中国的杂技演员。”因为优质的节目资源,中杂每次获奖就马上被国际演出商盯上。

张红得意地说;“拿了金奖之后马上就拿了订单,这样无疑开拓了国际演出市场。我们现在根本不依赖中介,价格优势明显。前不久,日本演出商找到中杂要求购买一个整台节目,于是就有了火遍日本的《熊猫当家》,53场演出场场爆满。”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作者:张学军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