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京味儿戏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特别兴奋”

2016-08-04 09:14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人艺今年唯一原创大戏《玩家》月底首演 “古玩真假背后,是人性真假”

“我生长在北京,排京味儿戏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特别兴奋。”昨天,在提到自己执导的《玩家》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难掩激动。这部汇聚了冯远征、闫锐、梁丹妮、王刚等众多“老戏骨”的作品,将于8月25日首演。

已经排练过半的《玩家》,由京味儿作家刘一达编剧,是人艺今年唯一的一部原创大戏。该剧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三个不同历史阶段京城古玩收藏界的众生相。

以写京味儿小说闻名的作家刘一达,把自己的编剧首秀献给了《玩家》。不过他不会想到,自己十年前写出的8万字初稿,会在十余稿修改后,精简到今天的3万多字。任鸣坦言,与十年前的剧本相比,如今的版本变化太大,“一直到现在,剧本中的台词还在反复打磨推敲。”在他看来,这部戏讲收藏又超越收藏,讲玩家又不止玩家,“我们希望通过收藏界的视角,展现改革开放后北京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以及普通百姓在这种时代变革中的心路历程。”

剧中,京城的玩家们为了争夺稀世藏品,在错综复杂的收藏圈子里展开心术与智谋的对决。任鸣介绍,《玩家》诠释了人类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真与假”,“古玩的真与假背后,是人性的真与假,对人性的剖析贯穿该剧始终。作品在现实主义题材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除了写实以外,还有写意,某种程度上说有一种寓言的色彩。”而在剧中饰演老玩家靳伯安的冯远征,则这样形容自己对该剧的理解:“《玩家》想告诫大家,收藏是一种纯粹的喜欢,不以发财为目的的,才是真玩家。”

京味儿十足的语言,是作品的一大亮点,或幽默十足,或犀利精辟,插科打诨、嬉笑怒骂间,尽显京味儿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刘一达看来,话剧姓话,这部戏最重视的是语言的韵味。不过,语言的京味儿也给演员们带来不少挑战。饰演关婶的梁丹妮直言:“地道的北京话并不好说,特别是一些尾音,说不好就会暴露你不是北京人。”冯远征也透露,由于剧中不少年轻演员并不是在北京长大的,要想演出京味儿,需要他们在台词上下更多功夫。

为了更好地了解收藏界,剧组还深入潘家园古玩城体验生活,通过与京城收藏名家对话、学习收藏知识等方式,让人物走进生活,再从生活中延伸到舞台上。冯远征就在排练过程中,通过古玩专家学会了古瓷器该怎么拿,古画该怎么拿,“演员不是专家,但这部剧至少不能让坐在台下的玩家们挑出收藏专业上的硬伤。”

《玩家》将于8月25日至9月9日在人艺首都剧场演出14场。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作者:徐颢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