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八月合唱节:让合唱进入我们的生活

2016-08-03 09:13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让合唱进入我们的生活

“今年的合唱特别热闹,如今合唱团的定位是:合唱丰富人生,滋养心灵。经过这些年的试验,我们的少年只要在合唱团里经受过合唱熏陶,对他们的生活就能有很好的影响。今年政府花重金聘请了世界一流的合唱团参加中国国际合唱节,使我们国家自己的合唱团感到很振奋。我们感到,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我们的合唱艺术就会从原来的合唱工具变成合唱生活。”国家大剧院合唱团音乐指导吴灵芬昨天(8月2日)向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

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国家大剧院,从今晚开始到8月19日将举办一年一度的八月合唱节,来自英国、荷兰、芬兰、捷克、奥地利与中国的7支合唱团体,将为观众带来9场精彩的合唱音乐会。曲目包含从勃拉姆斯、莫扎特等古典作曲大师名作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民谣经典,从悠扬柔美的女声合唱,到天籁般纯真的童声合唱。

钢琴版《德意志安魂曲》首现大剧院

“我们演唱的《德意志安魂曲》虽然没有乐队伴奏,但钢琴谱是勃拉姆斯的原版,因此这也是一场原汁原味的演唱。”史蒂芬·克里欧贝瑞今晚将执棒剑桥国王学院合唱团为国家大剧院八月合唱节做开幕演出。这个创立于亨利六世时代、拥有500余年历史的合唱团曾多次莅临国家大剧院。在本届合唱节的专场音乐会上,剑桥国王学院合唱团将为观众演唱勃拉姆斯经典合唱作品《德意志安魂曲》。勃拉姆斯是德国浪漫主义全盛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德意志安魂曲》不仅由勃拉姆斯进行谱曲,歌词也由作曲家本人亲自从拉丁语翻译成德语。这部由7个乐章组成的安魂曲作品与此前流传的安魂曲有很大不同。这部作品剔除了原本在安魂曲中举足轻重的“末日审判”部分,试图在“救赎”以外,寻找生命与信仰的平衡与交织。而国王学院合唱团上半场将带来英国作曲家的作品。

荷兰歌唱家将演唱郭文景的《天地的回声》

8月4日,荷兰国家室内合唱团将率先登台,在“天地的回声”音乐会中,这个已经成立近80年的合唱团将为中国观众演唱来自瑞士、爱沙尼亚、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的合唱作品。从瑞士作曲家弗兰克·马丁的代表作《小美人鱼之歌》到爱沙尼亚作曲家阿沃·帕特“神圣简约主义”风格的《胜利之后》,从规整、动听的混声合唱作品,到最具法兰西浪漫情怀的“香颂”,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风格的音符将在音乐厅舞台上交织升华。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来自荷兰的合唱团将在当晚为中国观众演唱中国作曲家郭文景创作的合唱作品《天地的回声》。这部作品诞生于1998年,是荷兰国家室内合唱团委约郭文景创作而成。作曲家在这部合唱作品中,以现代派的笔触,将藏族与汉族的音乐元素相融合,通过打击乐与混声合唱的配合,展现天地之间丰富的情感与哲思。

芬兰“夜莺”带来纯净歌声

8月7日,芬兰夜莺女声合唱团将在合唱指挥玛幽卡·黎美琪的带领下登台。芬兰夜莺女声合唱团来自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这里不仅是风格“峻美”的“千湖之国”,还是富有童话色彩的“圣诞老人的故乡”。芬兰夜莺女声合唱团的歌声同样富有童话与神秘色彩,曾被国际权威乐评评论为“北欧天籁之音”。著名指挥家杨鸿年说,芬兰有着深厚的合唱传统,善于探索合唱的各种技法,尤其重视音色的变化与和声的效果,因此芬兰夜莺女声合唱团自然而然拥有了一种超强的感染力。

大剧院合唱团排练《阿拉善》

除了国家大剧院乐谱录音双CD推出的国家大剧院中外歌剧经典音乐会外,还将由吴灵芬指挥演出一台《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吴灵芬与国家大剧院合唱团音乐会》,演唱一些经典的、观众耳熟能详的合唱艺术作品,包括《乌苏里船歌》、《沁园春·雪》、《鄂伦春小唱》、《雨后彩虹》、《沂蒙山歌》、《葡萄园夜曲》等。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将演唱马希毕力格作词、恩格巴雅尔作曲的《苍天阿拉善》。在排练期间,吴灵芬请作曲家为合唱团员们讲述这首由蒙古民歌改编的《阿拉善》的创作过程,当她提到这首歌是写给饱经沧桑的妈妈时,团员们已经眼含热泪,排练中他们格外用心。届时,他们将用真挚情感演唱这首歌曲。

德国音乐家带来莫扎特《安魂曲》

8月16日,享誉世界的新博伊恩合唱团与德国声音集萃交响乐团将在指挥大师恩诺希·古登堡的带领下,为观众完整演绎这部堪称莫扎特“天鹅之歌”的宏大作品。恩诺希·古登堡是当今乐坛公认的宗教音乐权威大师之一,新博伊恩合唱团由他在1967年亲手创建。2010年,新博伊恩合唱团曾在古登堡大师带领下在梵蒂冈为教宗本笃十六世演唱威尔第《安魂曲》,不仅在古典乐坛引起轰动,更载入了天主教史册。

吕嘉挥棒大剧院合唱团 再现经典歌剧

国家大剧院自运营至今,从第一部自制歌剧《图兰朵》到最近上演的歌剧《长征》,已经上演了50部“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历史题材的《赵氏孤儿》《运河谣》、中外名著《骆驼祥子》《日出》、反映现实的《山村女教师》《方志敏》《长征》,到西方歌剧经典之作《漂泊的荷兰人》《纳布科》《阿依达》等各风格流派的歌剧作品,都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通过参演每一部大剧院制作歌剧,用动人的歌声与投入的表演,塑造了诸多深入人心的舞台形象。国家大剧院歌剧总监、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吕嘉带领大剧院合唱团,为观众带来了两场“国家大剧院中外经典歌剧合唱音乐会”。从27部大剧院制作的中西方歌剧中甄选出30余首合唱段落,通过混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以及童声合唱等,集中展现歌剧合唱艺术的丰富层次与多元魅力。8月6日至7日,指挥家吕嘉将再度携手大剧院合唱团,重现这些备受观众喜爱的中外歌剧经典合唱段落。

吕嘉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说:“歌剧对我的影响和震撼就是从合唱开始的。我第一次听到威尔第的《安魂曲》时,感觉特别震撼。大部分乐器的声音是在模仿人声,而歌声给人的感受是那么直接。这对于演唱者以及观众来讲是一个非常直接的艺术感受。合唱艺术本身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管是童声、青年合唱、老年合唱,各种各样的曲目、题材,各国历史上不同层面的曲子,都能给大家带来艺术上的享受。”

8月2日,北京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荣国与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社长张伯瑜共同为《国家大剧院中外歌剧经典合唱音乐会》乐谱配双CD揭幕,并向市民合唱团代表赠送了图书与CD。马荣国说:“这次选取的是大剧院演出创作音乐中30余首经典合唱段落,旋律非常优美适合传唱。我们希望更多的爱好者能够通过这次的出版了解合唱,同时让业余和专业合唱团能学习聆听传唱,并使大剧院优秀曲目让更多人了解、接受、传唱,推动我们歌剧以及合唱艺术发展。”

责任编辑:梁祎(QC0007)  作者:伦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