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峰:从传统“口德”修养 看网络语言文明

2016-08-02 16:5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领导金海峰在 2016中国网络语言文明论坛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非常荣幸能代表论坛主办方“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欢迎诸位参加“中国网络语言文明”论坛。坦率地说,我认为这是中国网络文化领域,关于网络语言问题的最高级别论坛,在此,我诚惶诚恐地对多年来我所尊敬、仰慕的各位学者、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

召开此次论坛,旨在通过学界引导,引发媒体关注,呼吁各界参与,达成社会共识,最后形成国家意志。

互联网在人类原有的三维空间之外,开辟了新的空间,它打破了语言的时空限制,超越原有载体“留之异时,传之异地”的功能,视频、语音、文字,即时历时随时,单向多向互动,使得人类的交际,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所有语言现象,瞬间得到全面展现,所有语言功能,在网络平台得以释放,人们在不同环境下,渴望交流的欲望,顷刻间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然而返璞归真地想一想,网络世界是心灵世界的再造和体现,就文化而言,网络技术本身没有问题,线上的问题都是线下的问题,线下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就是人心的问题,而人心的问题就是文化的问题。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载体,语言是思想交流的符号,语言是文化系统的体现。你说什么话,意味着你想什么事,只有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才能流于唇齿,“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你处于什么样的语言系统,看看你与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样的文化环境为伴,你的网络热词能热多久?看看人们对它的认知、认同,和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力量。

中华民族有着极重视语言文明的历史,随便翻阅经典文献,都有关于重视语言文明、重视“口德”修养的范例。

《易·颐》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节饮食是养生,慎言语是养德,养“口德”,颐卦是把物质文明和语言修养放在一个层面来讨论的,足见其重视程度。

《易·系辞上》又曰:“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又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诗经》中关于语言的表述亦有多处,最典型的便是《诗·小雅·正月》中的“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中国文化这些经典里面涉及到语言文明的案例不胜其数。《尚书·洪范》载箕子向武王陈述治国方略,其中有“敬用五事,”何谓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

孔子在回答颜回什么是“仁”的时候,就用了“克己复礼”为仁,解释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视听言动”言行举止,都要符合文明的标准。

孔子是极重视语言表达的,其教学四科,便是德行、政事、言语、文学。

在《论语·乡党》一篇中,非常集中传神地描述孔子在不同环境下的语言表达方式。“

《大戴礼记·武王践阼》中还有一句话,“机之铭曰:‘皇皇惟敬,口生㖃,口戕口。’”少仪曰:“言语之美,穆穆皇皇。”㖃,谓诟病,羞辱也,戕,害也,《大学》云:“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机就是几,古人杖几有铭,盘盂有志,在桌子旁刻上励志的话叫座右铭,如果我们在手机、计算机上,也刻上“口生㖃,口戕口”的警示语,就或许能减少人们在网络上使用污言秽语的数量和频率。

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中,古圣先贤对“修辞立其诚”的口德修养极其重视,孔子曾经说有五种人在可杀之列,盗贼都不算:①心达而险②行辟而坚③言伪而辩④记丑而博⑤顺非而泽,这五点对于互联网上的文化治理,都有借鉴。尤其是“言伪而辩”,我们有许多有影响力、有话语权的人都应反思反省。

《后魏书》称:“世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谬错,隶体失真。俗学鄙习,复加虚巧,谈辩之士,又以意说,炫惑于时,难以厘改。”《宋·笔记》曰:“后魏北齐时,里俗作伪字最多,据此,则俗体讹文之行,六朝为甚。”

可见,从古到今,每当时代变革急骤之际,社会交流频繁之时,语言文字表现最为活跃,互联网使得人类突如其来地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革,人人都是自媒体,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声音。

就如同自然界的“草野”,鲜花盛开与杂草丛生才是丰富多彩,但是若入公园,则百花苑内,不容毒草;桃李树间,务除杂木。人工之美,又是以文化人、文明进化的要求所在,网络语言亦当如此,民间交流,不宜干涉,文化出品,必加规范。

借传统经典对“口德”修养的重视,来表达我代表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对语言文明的一点认识,求教于各位大家,借此抛砖引玉,谢谢。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