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夏令营成金字招牌 “打开艺术之门”开枝散叶到海外

2016-07-27 09:16 北京娱乐信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打开艺术之门”开枝散叶到海外

7月26日,中山公园音乐堂异常热闹,孩子们开心快乐地演奏着各种打击乐器。这是每年一届的“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中,最受欢迎的打击乐夏令营闭营仪式。两天的时间里著名打击乐家李飚和他的团队为孩子们做了音乐开蒙。据介绍,“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到今年已经坚持了22届,由于艺术的连锁效应,现如今全国数十个城市的孩子们都成为了打开艺术之门的受益者,甚至艺术节的夏令营也开枝散叶到了德国科隆。

头一届起点很高

说到最早一届的夏令营,中山公园音乐堂总经理徐坚回忆,那是2007年,音乐堂和国家京剧院合作开办了京剧夏令营,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起点很高,有中国最好的京剧院参与,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很高。为了让孩子们对京剧感兴趣,我们设计了很多轻松有趣的环节。”徐坚说,当时夏令营的地点就是京剧院八楼的小剧场,浓烈的梨园氛围,铺着地毯镜子把杆,京剧院的专业演员一招一式地指导孩子们简单的动作,当然孩子们最喜欢京剧脸谱的勾脸。

艺术门类越来越多

“打开艺术之门”的前身是“打开音乐之门”,随着名字的更改,艺术节所涵盖的艺术门类也越来越多。当然,夏令营也越来越像一个万花筒。

“第一届京剧夏令营之后,打击乐家李飚找到了我,我们一拍即合地增加了打击乐夏令营。”徐坚说,打击乐夏令营的起点很低,水平可以零起点,从几岁到十几岁参与的年龄段跨度很大,而且现场场面非常热闹,于是这个夏令营很快就成为最受家长和孩子们欢迎的夏令营,经常是网上消息一出营员就满员了。渐渐地,参与夏令营的艺术家越来越多,章红艳、吴玉霞两位琵琶大师、竖琴演奏家王冠等也都开始满怀热情地参加进来。

在每个夏令营,内容和形式各有不同。特别是在章红艳的夏令营更是用心良苦,除了给孩子们传授技艺之外,还会展示一把琵琶是如何从一块木头变成乐器的过程,让孩子们以此养成爱护乐器的好习惯。同时,通过齐奏的方式,培养小营员们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

为孩子开辟了艺术净土

在全国的林林总总的夏令营中,打开艺术之门的老师级别恐怕是最高的,因为他们都是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演奏家。在世界打击乐的舞台上,李飚恐怕是最忙碌的一位世界级演奏家。不过,自从2008年参加了打开艺术之门之后,就欲罢不能地一路走下来。

在接受信报记者采访时,李飚说,尽管演出档期很密集,但是每年8月他都会把时间空出来,留给打开艺术之门夏令营的孩子们。“这种形式非常好,让孩子们在假期中间可以用轻松的方式接受音乐的启蒙教育。社会上的儿童音乐启蒙教育很多,大多数以盈利为主,而中山公园音乐堂暑期的活动都是低票价无门槛突出公益性,能够让更多的孩子们接触或者参与到音乐中来,我希望这块北京城的文化金字招牌永久地保持下去,而且越做越亮。”

担任“打开艺术之门”琵琶夏令营的艺术指导、琵琶演奏家章红艳则表示:“现在社会浮躁,追求名利,‘打开艺术之门’夏令营却是一块净土,让我看到了希望。此外,我们更加关注弱势群体,有从外地来参加夏令营的盲人学生,我提前给他找好录音,让他听熟,把谱子摸熟,再到课堂上面对面交谈,让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树立生活的信念。”

打开艺术之门开枝散叶

最早,打开艺术之门只是一城一地的艺术节,只有北京城的孩子们才可以在暑期享受这个开心的艺术盛宴。慢慢地,打开艺术之门开始在祖国各地的很多地方开枝散叶。据介绍,去年打开艺术之门系列演出在全国保利院线33家剧院安排了18个项目,共计318场演出,集合室内乐、木偶剧、儿童剧、魔术等多种元素,多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和演出团体参与其中。

徐坚说,除此以外,各个地方还根据不同地域特色自创了很多特色演出。“目前,各个地方的数据还没有显示,但是北京今年的打开艺术之门的演出,至少有80%的场次已经卖光了。所以我说,观众需求是一个艺术节能够长期生存最重要的条件。”

“以前,各地暑期艺术节大多以演出为主,从今年开始几乎都开始做起了夏令营。有的是我们帮着做,大多数是他们借鉴了我们的做法,自己组织当地师资举办夏令营。”

“请进来”和“走出去”

打开艺术之门的开枝散叶,不仅扩散到了各地,甚至拓展到了海外。徐坚介绍,2012年是中德建交40周年,北京和科隆成为友好城市,于是艺术节增加了中德青少年文化互访活动。

“互访期间,双方的学生到志愿者家庭中参观、住宿,并在一周的时间内感受当地的传统文化。到今年,这个活动已经举办了五年,也是打开艺术之门的首创,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徐坚回忆,孩子们来访之前互相通过邮件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我记得第一次德国孩子们来北京,北京的志愿者家庭去机场接机。当时场面挺感人的,因为彼此都已经有了了解,所以见面就像是老朋友一样。几天的时间,德国孩子们参观了故宫、颐和园、长城等名胜古迹,也在中国的学校上了特色课。一周之后,北京的孩子们跟着去了科隆,同样是一周的时间,差不多的行程安排,最后双方的孩子们都成了好朋友。”

徐坚认为,“请进来”和“走出去”,让中德双方的孩子们可以通过艺术的方式进行更深的文化交流。如今,打开艺术之门艺术节已经走出北京,走向全国,走到世界中去。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张学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