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冬强:每个男人都有一个航海梦

2016-07-25 14:48 新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尔冬强:每个男人都有一个航海梦

“每个男人都有一个航海梦!”走完陆地走还海上,尔冬强带着一颗坚毅狂野的心,重新走过了海上丝绸之路,对历史遗存地毯式的扫描,借助镜头的捕捉和笔端的刻画,细致地再现了这条海上传奇航线的真实全貌。让参观者惊叹。

他将收获整理成四个房间的资料,在这场一个人的展览在新落成的徐汇区汇展示厅展示3个月,这幢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由1929年徐家汇大修道院重新修缮。

 五年学习无动力帆船驾驶

2015年,他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式启航。从上海出发,经东海过台湾海峡进入南海,穿越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湾、亚丁湾、红海、苏伊士运河进入爱琴海、地中海,最终到达直布罗陀。横跨11549海里,海上航行109天,岸上采访96天,沿途经过香港、新加坡、科伦坡、孟买等20余个港口。起先,尔冬强对于如何驾船可是一窍不通。

启程前,他花了整整五年学习驾驶无动力帆船,还经历了两年的高强度训练。尽管“路”只走了一半,尔冬强已经搜集了浩如烟海的视觉文献和资料。此次展览作为预展,偏重文献的部分,除了大量实物文献、图片、模型外,还在一堵墙上安置了40多个屏幕,每一个屏幕滚动播放一个国家的图片文献,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这些国家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

尔冬强说,从古至今,漫长的海上丝路,作为文明接触的现场,留下了大量中国文化落地生根的历史见证。在远洋期间,深切意识到南海是我国不可分割的海洋国土。

通过生活细节还原华人下南洋

“南中国海并不算太大,无动力帆船开出1周内,必定能够见到陆地。”中国文化的遗留是一个巨大的存在,无论是服饰、建筑、美食,还是音乐、舞蹈、文学,周边国家都被中国文化的影子所笼罩。南中国海是中华民族的海上家园,闯荡四海的古代先民,用汉字撰写历史的疆域,通过信风贸易四海流播中华文明。

在有关南洋考察的部分。尔冬强展出了当年中国人下南洋的船员证,以及中国人在南洋生活的见证——“侨批封”。几百年前,中国南部沿海的居民就开始下南洋讨生活,每年11月,他们的船借着强大的风力,直漂到南洋,然后等待季候变幻再回去。等待的时间里他们就在南洋生活,期间会通过当时的地下钱庄将收入寄回家乡,于是留下了这些汇款专用的单据“侨批封”。

“时至今天,在海上丝路活色生香的人文生活中,这种巨大的历史存在仍旧以:服装、建筑、舞蹈、音乐、语言、美食和民间宗教信仰等多种形式沿袭至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故乡的美食和歌声,这些无所不在的见证,生动的诠释了中国人的海洋精神,是以和平友好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

尔冬强觉得,对于此次远洋,自己有一个很大的感触。“我们在海上走了那么多路,从香港走到普吉岛3000海里,在海图上都被称为南中国海。南中国海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说的,这是国际海图公认的,那一片海域就叫南中国海!那是我们的祖先不惧海洋,用生命蹚出来的疆域。海上有大量的沉船,有些沉船可能就是我们古代先民在进行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时,遇上大风浪或遇上极端气候,可能有去无回、葬身鱼腹了。这一大片海域,自古是中国人日常出入、生活活动的场所。”

用中国“福船”游世界

走过了海上丝绸之路,尔冬强特别提到了木帆船,“这种中国人创造的昔日航海工具,可以列为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

尔冬强在展厅外复制了称作“福船”的中国帆船模型,船只在船尾有着极为精美的纹饰图案,还有着极为巧妙的船舱设计。福船有多个船舱,相互之间可以完全封闭,即便船体某处漏水,也不影响其他部分的使用。

尔冬强说,福船的帆材料品质和制作工艺水准极高,远胜于同期美国人、荷兰人的帆船,在世界航海史上享有盛誉。但遗憾的是,今天只能用几幅福船的画来缅怀昔日中国人的伟大发明。

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意气奋发的尔冬强说,未来还有2大愿望——能打造出一艘完整的“福船”,来一次环球之旅。

本次展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徐汇区委、区政府担任指导、上海尔冬强丝绸之路视觉文献中心主办,徐家汇街道办事处等协办。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作者:乐梦融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