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算不上纯粹意义上的吃货。这位出道当年曾抱怨世青赛比赛地的饮食、坐享“冠军灶”等天下美食的飞人,面对鳝鱼等食材时却一度有些张皇失措:先是鳝鱼遇沸水出锅乱成一团麻,继而出现放料酒过多的特殊状况。可以想象,对于追求茶道、沪派饮食等精致生活的孙海平而言,这是何等滋味。
但正是这道由菜鸟厨子烹饪的响油鳝事,却勾起了刘翔和孙海平“当年的味道”,总有一种力量让他们泪流满面。我相信其中,必然伴随着角色的错位,亲情的闪回,以及风雨之后的重新审视。
作为主厨的孙海平,最为杰出的满汉全席无疑是刘翔。在将他由一个运动菜鸟锻造成世界飞人的漫漫征途上,孙海平除了要应付刘翔竞技层面和生理层面的提升,还必须面对日渐繁杂的行政和世俗压力。
为此,孙海平们必须把自己慢慢变得像花样滑冰总教练姚滨那种“除了生儿子什么都会”的超级战士——漫长的国内国际比赛,枯燥得令人绝望的集训,前所未有的压力,还有为刘翔们的订票,酒店,行程,交涉,这已经是孙海平当时的必然选项。
而当刘翔们酣然入梦的时候,他们需要在电脑中用并不熟练的一指禅来输入第二天的训练计划;当队员们国外训练技术之后,他们还需要预备好吃的东西。我相信刘翔们在捧着师傅所熬制的土豆丝、海鲜等食材时,内头必然涌现出一种温暖的父亲的味道(他们在一起的时间,确实比父亲还要多。)
但孙海平的挑战性在于,他面对的确实是世界上最为超级最为复杂的食材,一个缓慢地从年轻人的顽皮、时尚、张狂、率性,逐步过渡到精准、崇高、空洞、世故的脸。一边是商业和集体利益绑架的刘翔,一边是退赛之后新闻发布会上涕泪滂沱的孙海平,双方相濡以沫的关系开始出现了一些松动的迹象。
在去年延宕数日的刘翔退役仪式上,在按惯例感谢了官员,父母之后,久等一旁的孙海平并没有等来弟子如愿的赞美和感激,以及发自内心的哽咽,而是略显敷衍的拥抱。
彼时的刘翔,正沉浸在刚刚退役的矛盾状态。面对外界巨大的压力,妻子葛天的娱乐背景,让熟读《围城》的刘翔互相拉扯:一方面,他想摆脱体制的束缚,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另一方面,坐享正常红利多年的他,对外界巨大的质疑并没有太多的自信。
公开的信息显示,实际上,在关于技术动作,未来目标,退役日期等方面,他和师傅实际上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表述,这意味着他们默契的关系,已经出现了一个缺口。因此,他在这个高光的退役仪式上,选择了用略显孩子气的方式,来回击自己风雨数载的师傅。
这也是功成名就的体育明星,大多数喜欢采用的极端方式。面对名利,面对个人诉求,那些原本亲如父子的关系开始分道扬镳。只是人们没有想到,被一直塑造成教科书的孙海平、刘翔这对金牌搭档,也会出现这种尴尬的情况。尽管和他们相比,高情商的刘翔,和教练选择了一种比较体面的方式来宣告结束。
好在时间可以消融一切——在退役一年之后,刘翔开始进入正常的轨道:他开始出现在公众场合,做公益活动,参加网易的公开课讲堂,并开始坦然面对当年的部分;而一个能将转音演绎到如周杰伦般深情款款,一个可以随意切换到各种表情模式、可将所有喜怒哀乐都可以深埋在伪装的外壳里的刘翔,毫无疑问是娱乐圈最为追捧的那一款,无论是《极速前进》,还是美食节目中,刘翔都显示了游刃有余的掌控力。
比这一切更重要的,是刘翔开始放下厚重的外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师徒关系。在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他的内心一定在怀念师傅那熟悉的味道。那上面有师傅多年的付出,有双方风雨同舟的足迹,也有那些赤胆相照的忠诚。
好吧,放下一切包袱,用自己的方式,为师傅补上这么一个隆重的做饭仪式,也算弥补上自己的成人礼。
从今以后,他可以坦然地面对一切,开始退役后的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