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讲求财不外露。有钱人少有四处大叫“我有钱”的。特朗普可不在乎。
特朗普的成功美学,从头到脚都是金碧辉煌。比如他最为标志性的金色宝盖头,比如纽约第五大道的地标特朗普大厦。特朗普的游戏人生和他的商业帝国都是烫金的,乃至他的整个竞选之旅都被戏称为“炫富之旅”。特朗普宣布竞选时,就毫不掩饰地说:“我不用人游说,不用人捐款。我不在乎。我就是有钱。”
《右派国家》一书分析过美国人对财富不平等有着根深蒂固的接受。“放眼书店里,大本大本摆满书架的书,都是在教人们如何经办企业或鼓励孩子们摆摊卖柠檬汽水。除了在美国,还有哪里的说唱歌手会制作一张《要钱不要命》的唱片?泰德·特纳的名言是,金钱是我们对生活评分的标准。20世纪9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戈伊苏埃塔试图为自己8000万年薪辩护时被打断了4次——被掌声打断了4次。”
由此,不管我们看得惯看不惯,特朗普的高调是符合美国国情的。
特朗普竞选之路,美国媒体有“关注过度”之嫌。他大嘴频仍,怪语繁出,槽点不断,却迎合了媒体所好,为此博得比希拉里们更多的曝光率。特朗普不以为然,他用美国经济记者罗伯特·斯莱特的一本书为自己代言——书名叫《根本不存在什么“媒体过度曝光”》。
媒体报道对特朗普并不友善。特朗普自比前总统罗纳德·里根,媒体却把他比作贝卢斯科尼、希特勒、罗马帝国的荒淫皇帝卡里古拉乃至超人的头号死敌莱克斯·卢瑟。不过负面新闻总比没新闻好,起码免费。有统计此次大选特朗普就获得了价值4亿美元的“免费广告”。特朗普在其畅销书《交易的艺术》中表现得很看得开:“记者写你,有时候是正面的,有时候是负面的。但单从商业角度来说,有曝光总是件好事。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买一整版的《纽约时报》广告,那得花四万美元,而且人们对广告大多持怀疑态度。而如果《纽约时报》在某一栏写一个有一点点正面的文章,那带给我的价值就远超四万,而且我还不用花一分钱。”
赢家如他,亦有看不开的时候。真正让他动气的,不是对他人品的攻击,乃是对他有多少钱的质疑。《纽约时报》作者蒂莫西·奥布莱恩10年前写了一本书《特朗普国度》。对这本书,特朗普当年发起了50亿美元的诉讼,败诉后仍不依不饶。在特朗普的自述《永不放弃》一书中,他专有一章讲述对蒂莫西的恨意,斥其为“卑鄙小人”。说了归齐,书中让他愤愤不平之处,不过是该书“有意地把我的资产减少了十几亿”。《特朗普国度》坚称他的资产总额最多几亿美元,为此特朗普团队搬出《福布斯》杂志来“公证”,当时估值30亿美元。30亿美元还是让特朗普觉得太保守了。“他们的这个估计还是偏保守的,比我的实际资产要低很多。”去年7月参选后特朗普首次递交个人财务信息,自称资产超百亿。
特朗普的任性带着当下流行的网红范儿。虽然他的办公桌上根本没电脑,在推特上却有650万粉丝。《纽约时报》今年曾做过一个列表统计,几个月内特朗普在推特上就攻击了199个人,常用的字眼是“傻瓜”、“笨蛋”和“不老实”。这样的喷子作风,却能被认同为网络时代的“真性情”。或许可以用不畏人言来称道特朗普,或许只是他深谙网络键盘侠的博关注大法。
单以特朗普的名句来判断其人,有可推敲之处。特朗普在从政上看起来咄咄逼人、四处树敌,其实处处留有回旋余地,比如他那修建高墙的奇葩构想,完全是保守派的风格。从商亦然。特朗普并不是赌徒,翻看其所写诸般成功法则,从无冒险一词。骨子里特朗普就是个商人,开始时大举压价,然后再小步退让。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一书中指出,美国梦正在破碎,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确实可能比欧洲更平等。但如今美国的财富分配则比世界上几乎所有其他地方都更不平等。
梦醒时分,特朗普的大呼小叫,到底是想赢,还是怕输?到底是出于勇敢,还是因为恐惧?到底是为追求平等,还是想继续他的不平等?只有“总统”特朗普才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