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上不去,冯导高兴有理

2016-07-15 10:45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票房上不去,冯导高兴有理

暑期的天气很热,内地电影市场却好似遭遇了寒流,一直没有烧起来,票房增速缓慢。喜欢炮轰的冯小刚又开腔了,在东方卫视《笑傲江湖3》节目中,他称这是好事儿:“票房上不去,很多人悲观,我其实是乐于看到的。为什么?说明你抓点明星、恶搞一下,就认为能卖钱这种情况不存在了,观众忽然间醒过神儿来,觉得你骗谁蒙谁呢?随着观众的这种醒神儿,随着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更挑剔,会淘汰一批人。”

中国电影这几年高歌猛进,市场发展速度惊人。就在两三个月前,不少业内外人士看好内地明年就有望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谁知一桶凉水泼下来,最近三个多月,内地电影市场冷得直打哆嗦。很多影院经理悲观地抱怨,今年恐怕连票房任务都完不成,年终奖够呛了。这看似不正常,其实一点儿也不意外。正如冯小刚所言,市场急剧降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内地市场有点类似产能过剩,即高品质的影片严重匮乏,而粗制滥造的产品层出不穷。上半年公映的国产片,有几部让你留下印象了?最近就有网友盘点了上半年的烂片,真是烂得各有特色,不胜枚举。就拿眼下还在上映的《所以……和黑粉结婚了》《赏金猎人》和《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来说,票房都没有爆发,口碑更是属于清一色的烂片。今年这类国产片数量非常多,基本上没有取得好的市场成绩。观众没那么好忽悠了,用冯小刚的话,“你骗谁蒙谁呢?”

影片品质整体不高,今年的电商票补也少了,观众当然不愿花较高的票价去看烂片。据说去年电商票补高达40亿元左右,所以能放出大量低价票,吸引观众进影院。但今年几家大电商都开始合流——没必要疯狂竞争再烧钱贴补了,观众也随之降低了购票兴趣。这几年的恶性票补,后果逐渐显现了出来。内地市场的票房增速放缓,也是因为把其中的水分挤掉了。

市场空间很大,但合格的影片数量远远不够。由于近几年的电影票房飞涨,很多行业外的资本都涌进来,影视公司遍地开花,都想捞快钱。但内地电影行业的专业人才不够,大量热钱进来,结果只会催生大量垃圾产品。如今,用烂片来骗钱行不通了,反而有利于挤掉那些企图捞一把就撤的不良资本。

去年的暑期档,出现多部黑马影片,也导致今年有六七十部国产片扎堆儿暑期。但就目前来看,很可能一部黑马影片都出不来,很多片子将血本无归。电影还得回归艺术本位,想单纯靠玩IP噱头、弄点儿“小鲜肉”明星,观众不会再买账。就如《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的主演毫无演技可言,第二周票房出现跳水式下跌,用一位影评人的话来说,国产青春爱情片拍成这样,真的要玩儿完。也许,这类烂片玩儿完了,国产片才会重生。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作者:周南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