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晋青
松赞干布是藏族人民极为推崇的、具有雄才大略的藏王,他开创了唐蕃联姻的先河,为唐蕃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架起了金色的桥梁,在青藏高原实现了统一,正式建立吐蕃王朝。
由仁青加编剧,仁青加、南拉太执导,青海省藏剧团演出的大型历史藏戏《松赞干布》在回顾和重塑我国民族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一历史画卷的同时,也为我国今天和谐社会的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富强吟诵了一首激情饱满的赞美诗。
编剧以藏族的历史英雄人物为表现对象,以本土化、民族化的故事体现民族情感与价值观。创作者在强调、渲染松赞干布的形象与精神时,为了避免神化人物,又要有别于其他同题材作品,最终选择以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的真实历史故事为基础,加入了尚囊和他的女儿芒萨,用情节丰富的故事体现松赞干布做人的艰难,以及在民族大义与爱情、亲情间取舍的痛苦。作品体现的精神不仅代表松赞干布本人,更代表着藏族人民压不弯的脊梁和忠贞不屈的顽强意志。全剧基调沉郁、深邃、雄浑,充满阳刚之美。
大型历史藏戏《松赞干布》的舞台美术、服装造型为该剧的艺术性与观赏性增添光彩。舞美设计选用戏曲传统的绘画布景,以写意的形式将布景内容与剧情紧扣,特别是开场前,悬挂松赞干布的巨幅唐卡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浓郁的民族感,一改过去藏戏演出前悬挂唐东杰布巨幅唐卡的习俗,但没有摒弃藏戏演出前悬挂唐卡的特点,突出了民族风格,增强了观赏性。该剧的服装接近于安多藏区古代和近代的服饰,这是设计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图片特别是吐蕃时期出土文物图片而设计的,设计者还对藏戏传统服装进行了改良,部分服装吸收了汉族戏剧服装的元素。化装除神怪、动物偶用面具外,都采用面部化装,显出传统、典雅、庄重之美。
大型历史藏戏《松赞干布》的表演融合了历代黄南藏戏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的各种行当成套的表演程式,将歌剧、舞蹈、哑剧融为一体,用多种手段塑造艺术形象和展开剧情。人物的台步、上下场动作、手势指法等吸收安多民间舞蹈、法会舞蹈和汉族戏曲因素,借鉴黄南寺院壁画人物形态,形成独有的艺术风格。该剧的音乐唱腔由安多地区藏族文化的民间说唱、民歌、喇嘛曲的素材提炼而成,唱念均用安多方言,道白速度较慢,保留了宗教音乐的成分。
总之,该剧一方面具有创新性,一方面保留了藏戏古老而珍贵的原始戏剧形态,独具特色。
(作者系青海省戏剧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