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知名阅读推广人袁晓峰(左二)在童博会现场与大家分享亲子阅读的乐趣。
千龙网讯 爱听故事是小孩子的天性。7月12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中国童博会现场,知名阅读推广人袁晓峰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总有一个吃包子的理由》,这也是袁晓峰出版的首部图画书作品。
故事会现场,袁晓峰从《总有一个吃包子的理由》切入,为现场的小读者和家长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故事,以及她对于阅读尤其是亲子阅读的体悟。袁晓峰表示,“在亲子共读中,很多父母想要讲给孩子听的道理都融在其中了。”
一本有趣的图画书
包子,是连接亲情的温暖食物。几千年来,乡愁,不过是漂浮着的一缕炊烟;远乡的日子,想家,不过是想父母做的一顿家常饭。爱,不需要理由;爱吃什么,也不需要理由。包子的故事,正是万千家庭最寻常的场景,最浓厚的亲情。
在《总有一个吃包子的理由》故事中,主人公毛毛是一个爱吃包子又超有想象力的男孩,他有一个有爱又有趣的妈妈,围绕“包子”,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段又一段有趣的对话。长大后的孩子去美国留学,但依然想念家乡的包子,依然爱着家乡的味道。
该书责任编辑董丽俊表示,让人感动的是故事里不仅有小孩想象力的大爆发,还有亲子之间机智对话,三代人的亲情互动,以及在异国他乡对故乡味道的眷恋。这些都是借由“包子”这个中国人心中温暖的食物展开的。
《总有一个吃包子的理由》的画者顾强龄是一位80后,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之后,他又到法国继续深造。读完主人公毛毛的故事后,他不禁将自己和毛毛联系在了起来。同样怀念家乡菜的味道,同样生活在国外,他拿起画笔,用图画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美食的思念。
绘本研究专家、翻译家、作家朱自强认为,图画书常常描写到容易引起儿童感官兴趣的题材,《总有一个吃包子的理由》仿佛散发着包子热腾腾的香味儿,撩拨着读者的嗅觉和味觉”朱自强表示,对于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时期食欲旺盛的幼儿和儿童而言,“这一定是一本引起他们浓厚的感官兴趣的绘本。在男孩与妈妈你来我往充满生活气息的对话中,无论妈妈怎样迂回,男孩始终坚定”,他认为“书里,有儿童真实的表达,有儿童对成人用心倾听的渴望”。
做有智慧的父母
在故事分享中,袁晓峰也表达了她对于亲子阅读的观念和理解。袁晓峰表示,“我们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我们从未低估阅读的精神价值——那是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在袁晓峰看来,亲子阅读能够促进孩子的自主阅读,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她认为,阅读可以教会大人如何做一个智慧的父母,“无论对于孩子还是父母都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亲子阅读改变的不只是孩子”,袁晓峰说,父母与孩子阅读的这些愉快经验,还会延伸到孩子未来的成长阶段,让孩子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