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坤 纸雕匠人出路何在?

2016-07-09 10:41 中国文化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邢坤 纸雕匠人出路何在?

□张玉忠

在现实社会中,用一生来坚持“工匠精神”的匠人并不是很多,而 “固安相子”艺人邢坤,在他身上,很好地诠释了“工匠精神”。

传承相子绝活

邢坤从事的手艺被称为“固安相子”,俗称纸雕,源于河北廊坊市固安县的一户邢氏人家,是以宣纸为原料,集雕塑、绘画为一体的一种独特工艺。旧时先以泥塑胎,现在以石膏塑胎,再用邢家特制的骨胶将宣纸一层层糊在石膏胎上,待其厚度可以雕塑后,方可在纸上进行雕塑,最后进行绘画、着色,其作品能达到木雕、泥塑的艺术效果,因最后在纸上进行雕塑,所以也叫“邢氏纸雕”。邢家的纸雕作品栩栩如生,和实物十分相像,故取名为“相子”。

邢家历史上主要从事神佛造像、古建模型和油漆彩画等手艺,从清中期就经常为宫廷当差,并且受到过嘉庆皇帝的嘉奖。邢坤的高祖曾在北京创立了恒聚斋总店,生意十分红火,包揽了北京和当地不少的寺庙造像。后来由于街道着火,牵连到恒聚斋,迁址后又由于战乱等原因,恒聚斋因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邢家回迁到固安林城的老家,一边继续做相子,一边务农。

“文革”中,邢家的相子成为“四旧”,很多邢家先人的作品被烧毁了,更要紧的是,固安相子的手艺面临着无人可传的局面。“文革”后期,16岁的邢坤跟随父亲学习相子的制作技艺。由于这种纸雕主要用来制作庙宇中的神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邢坤即便学会了这门手艺,也没有用武之地。邢坤家中有弟兄3人,但只有他学会了这门手艺,他的两个兄弟要么不感兴趣,要么觉得这门手艺没有出路,就放弃了。邢坤跟随父亲从做模型开始,一点一点学习固安相子的全部技艺。没用几年时间,邢坤的制作技艺已经达到他父亲的水平。由于喜欢绘画,他制作出来的相子活灵活现、惹人喜爱。但他没想到,自从自己成为一名地道的手艺人之后,他的生活并没有因为这门手艺而红火起来,却受到了很多牵绊。

见证对手艺的坚持

邢坤是个追求极致的人,几十年来他做过木匠、干过油漆彩画,但不管做什么都没有放下相子制作技艺。2012年的暑假,笔者第一次踏进他家,家里有3间装修简单的瓦房,宽敞的庭院里种着一些时令蔬菜,西厢房就是他的工作室,里面摆放着好多的石膏胎型。午饭上招待大家的饮料是一大瓶可乐,杯子里的可乐几乎和开水一个温度。邢坤的爱人说:“我家没冰箱,邢坤一天到晚就钻研相子,也不琢磨怎么挣钱。”邢坤家里除了一台电视,找不到其它的家电。邢坤的两个兄弟都在经商,他们不会相子这门手艺,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邢坤虽然知道纸雕这门手艺不能用来养家糊口,但他依旧坚持着这门传统手艺,哪怕生活再穷困。邢坤对笔者说:“我如果放弃了相子制作,随便干点别的工作,日子肯定比现在过得好,可我们家的手艺就丢了,我对得起列祖列宗吗?”如今,他为了将固安相子更好地传承下去,让自己的儿女也学习这门手艺。

2008年,邢坤制作的一套形态逼真的《老北京四合院》,作为向奥运会献礼的大型纸雕作品,引起了关注。古代建筑、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都在他的纸雕作品中活灵活现地展现。但如此高超的手艺,却不能带来成正比的收益,这是为什么呢?一位雕漆大师曾经和邢坤打过几次交道,他对邢坤做了如下评价:“这人太实在,对什么作品都精益求精,不懂变通,如果他做出一些迎合当前市场的产品,他的日子不至于这么困难。”有一次,地方政府找邢坤在城市广场上修一座雕像。邢坤却说:“修雕像没问题,但要用两年才能制作完成,我必须对得起自己的手艺,不能让质量不过关的雕像摆到广场上被人骂!”

传统手艺出路何在?

固安相子源于寺庙佛像的修建,历史上寺庙、道观及各种民间会社曾经在北方异常丰富,邢家几乎包揽了北京及周边地区寺庙中所有神像、民间会社中的塑像的活计。当时,不但作为家传手艺代代传承,而且还带出不少徒弟。可到了近现代尤其是现代,寺庙已经不再频繁修建,民间会社也走向衰落,邢坤的纸雕制作手艺市场也就大大萎缩下来。市场衰落了,纸雕这门手艺还能传承下去吗?

其实,传统的手艺面对现在快节奏的社会,何止是只有固安相子一门手艺面临消亡的窘境?大到从宫廷造办处里传下来的宫廷手艺,小到民间日用的苇编、柳编等,都是叫好不叫座。怎么让国人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手艺,在传统手艺中汲取精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固安相子很早就入选省级非遗保护名录,邢坤和他的作品更是多次被媒体报道。但大家都认为,相子只适合做神像,只能当艺术品,没有实用性,因此,邢坤的作品始终见不到更大的收益。反倒是美国一家模特制造公司另辟蹊径,让具有300年左右历史的固安相子与时尚界拉上关系。邢坤的纸雕从原材料到制作,没有一点化学元素加入其中,如果不是用火烧,几乎500年都不会出现问题;而现在橱窗里的服装模特大多为塑料加工而成,首先不够环保,其次使用寿命不长。所以,美国这家模特制造公司专门赶到邢坤家,希望邢坤能长期为这家公司制作服装模特。当时因为人手不足,邢坤只能把制作技艺传授给这家美国公司,没能签定长期合作协议。但这让邢坤看到了传统手艺的出路,他对自己的手艺充满了信心。现在,他两个孩子的纸雕作品就很有时代感,受市场欢迎。相信随着国人对“工匠精神”的认可,邢坤的手艺会越来越有市场。

责任编辑:王双(QJ0015)  作者:张玉忠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