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吧冠军》:因为不公平,所以很好看

2016-06-21 11:46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因为不公平 所以很好看

◎何天平

关键词:综艺节目《来吧冠军》

《来吧冠军》在格外放大一种“不对等”,运动员与艺人互不僭越,仍以各自身份在节目中互动。正因如此,“尊重”而非“公平”才能构成节目的内在价值逻辑,这既是一种体育精神,也是一种娱乐精神。

竞技体育类真人秀难成“爆款”,似乎已成电视圈的一个“魔咒”。

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前后催生的“全民运动热潮”,便已经给中国早期的竞技体育类真人秀添了捆柴,燃起了体育竞技电视秀这把火。以《奥运向前冲》和《智勇大冲关》为代表,那时的节目以体育运动为核心内容、以全面参与为传播诉求,几乎每个电视台都有着一台巨型趣味运动一体机,足见这类节目的火爆一时。然而,表面看起来光鲜而丰富的体验项目,因其趣味性远盖过竞技性,并没有形成极强的观看黏性,最终成为以亲子户外体验为主的轻量级娱乐节目,到现在仍是地面频道线下互动的保留项目。

借着欧洲杯与奥运会的东风,今年又逢体育大年。可被预见的体育热又有了新的消费生长点,这对于发迹并不长但正不断寻求更广阔生存空间的中国真人秀而言,良机难得。据悉,2016年整年将上马逾20档体育类真人秀节目,可见这股热潮的来势汹涌,架势丝毫不输几年前的选秀大年。

然而,综艺与体育元素的拼贴上似乎总出问题,好看的节目缺乏意义,有意义的节目却并不好看,始终难成类型节目的气候。上季度浙江卫视寄予厚望的足球少年成长类真人秀《绿茵继承者》来头很大,收官却只算是差强人意,大概多少印证了这一怪状。而本季的新节目《来吧冠军》,观众对其的期待或许少了一分,可节目的成色倒是添了几分,虽仍是个案,但其较之同类型节目具备的不错品相,至少让这句“来吧!冠军”的口号喊得响亮而有力了一些。

总体而言,《来吧冠军》并未表现出极强的类型化创新,甚至从节目形态看来仍属一档比较“规矩”的竞技体育真人秀:艺人与体育明星加盟分组对抗、环节制竞技、规定的体育项目情境,以及对于体育精神的宣扬等,节目在定位上并没有太多另辟蹊径的惊喜,而真正出彩之处在于体育与综艺元素的整合形式:每期邀请一项体育运动的冠军运动员,与明星队进行颠覆式的真实竞技。其中,对常规竞技内容开展的非常规演绎,属于节目在竞技体育与综艺文本结合形式的一次探索与深耕,也构成节目最有力的看点。这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娱乐精神与体育精神的平衡性;二是艺人与冠军的艺能融洽度。

节目的结构逻辑在于每期锁定一项竞技体育,通常会选择新兴门类(如拳击、高尔夫球等)或令国人自豪的项目(如排球、网球、羽毛球等)。在该领域内邀请具有代表性的一支冠军队伍或个人加入节目。由贾乃亮、Ella两位常驻MC领衔并组织机动MC构成终结者队(明星队),向冠军发起挑战。而挑战的非常规机制,既构成节目充分的合理性,也填平了体育与综艺领域之间本来泾渭分明的沟壑。冠军能力展示、热身赛与正式赛三个环节的层层推进,将风采展现、体育科普、轻松娱乐融为一体,不仅为花式规则的观众接受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进阶与想象空间,也对竞技对抗的严肃性和真人秀的娱乐性这两者间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行了巧妙化解。

以网球特辑为例,冠军能力展示令世界冠军李娜的专业能力再次为观众所叹服,某种意义上,这亦使以李娜为代表的网球竞技魅力在这一环节确立下重要地位。在终结者队对此感到叹为观止的同时,也随即拉开了令两方都感到焦头烂额的“非主流”赛事:被一根绳拴住的双打搭档如何攻防?平底锅如何作为网球拍使用?游泳冠军挑战网球冠军?当传统规则得到新解,节目中的对抗也有了更多的变数和翻转——面对自身所长,冠军也会束手无策、无处发挥;而在全然不擅长的领域,艺人“小白”们通过借助各类道具和不断打破规则的方式,也能驾轻就熟地体会一把与冠军“势均力敌”的快感。当看到李娜面对蹲在网前举着搓衣板上蹿下跳的若干艺人,当艺人多番“耍赖”好不容易“秒杀”明明无懈可击的冠军对手,无可奈何也好,欣喜如狂也罢,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留下的只有对待竞技体育的激情与热诚,这或许便是此类演播厅“实境”秀最大的感染力所在。

第二层便是有关“人”的平衡。出于竞技赛制的设定及节目效果的考虑,节目的两类主体首先需要在选角层面进行基础艺能的充分发掘,这也在无形中划出一道“门槛”:光是世界冠军不行,有娱乐精神的世界冠军才行;只是艺人明星也不行,有运动能力的艺人明星才行。这不仅是对中国既有电视艺能资源的二度发掘,亦是对观众日渐匮乏的真人秀审美的重新扩容,不少嘉宾留在节目中的“神来一笔”,也重塑了耳目一新的荧屏形象。而在节目推进过程中,世界冠军与艺人明星各自“神圣光环”的消解,也使得艺能提升和进一步融合得以可能。当节目中的孙杨绑着秤砣托着被子依然轻松地朝前游去,当昔日荧屏中的“鲜肉”与“女神”甩开偶像包袱狼狈地在水里费力扑腾却仍远远落后,我们或许会发现,似乎专业运动员与艺人明星各自的“职业”特征都消失了,而丢掉标签的他们同时也获得了另一种“有趣”。

再深究一点,节目在建构世界冠军与艺人明星之间的关系上,其实还有着更多匠心。这两者身份的迥异,反映着此类节目烙印的天然的“不对等”前提。传统的竞技体育类真人秀通常会缩小这类专业技能型差距,即,将运动员转化成艺人身份,处理成纯粹的明星真人秀,进而也将“竞技体育”这层主题在实际意义上抽离出去。而《来吧冠军》则在格外放大这一种“不对等”,运动员与艺人互不僭越,仍以各自身份在节目中互动,立场的合理性由节目的制度保障加以提供。正因如此,“尊重”而非“公平”才能构成节目的内在价值逻辑,这既是一种体育精神,也是一种娱乐精神。如同主持人何炅在游泳特辑的结尾所说的那样,艺人们始终竭尽所能去触碰或许永远不可能触碰的制高点,而孙杨也始终用他的专业精神来应对所有并不专业的艺人的挑战,这是《来吧冠军》最大的胜利。

因而能够看到,《来吧冠军》挑战冠军的表层动机是假,创新节目体验形式是真。节目所构建的深层合理性在于,既不让世界冠军走出“神话”,也让艺人获得全新的运动体验。在有益的跨界互动中,《来吧冠军》正进一步探索着如何通过电视综艺的方式令竞技体育获得真正的“全民性”。或许,《来吧冠军》就是下一个中国版的《Tumble》呢!(注:《Tumble》是英国BBC制作的一档影响广泛的体育竞技真人秀)

责任编辑:王双(QJ0015)  作者:何天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