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让艺术展更加感性

2016-06-20 09:05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沉浸式”体验让艺术展更加感性

关注事件:“邂逅梵高”和“印象莫奈”

核心观点:“沉浸式”展览让博物馆中的典藏在画册之外有了更加新鲜、生活化的“化身”,让这些神坛上的巨匠重新走近人们的生活中。

随着夏季的来临,有两位法国名人在北京开始大热——梵高和莫奈。由荷兰梵高博物馆与梵高家族推出的“邂逅梵高”全球巡回展在北“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在中华世纪坛也吸引了大批观众。

这两个展览都没有真迹。“邂逅梵高”顾名思义,就是希望通过“体验式”的展览让人们了解、感受梵高为什么会成为梵高。展厅入口一幅《向日葵》、一幅《削土豆皮的妇人》的画板,让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脸从背面透出来,成为一朵梵高的《向日葵》或者《削土豆皮的妇人》拍照。梵高展会是以多媒体视频展示和图解的梵高画作、梵高家族历史、梵高的人生历程、梵高生活创作的环境的模拟和复制、梵高绘画创作的工具……作为展览线索的,它甚至允许观众参与到像梵高一样对着镜子画自画像、爬上梵高画作中的干草堆、在梵高的卧室躺在梵高的床上……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艺术家的艺术和生活的展览形式,在传统的博物馆、美术馆展览中是没有、也不太可能实现的。

如果说“邂逅梵高”从本质上更像是一个人物展或者“风俗展”的话,那么“印象莫奈”更接近于传统的美术展。“印象莫奈”更加注重对莫奈画作的高科技多媒体展示和细节、动画的解析,你会被那些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莫奈画作在高倍放大后更清晰的笔触、更丰富的色彩细节所震惊,会更加震惊于画家眼睛的敏锐和对世界思考的不可思议。而当你站在巨幅的《象鼻山落日》前时,仿佛融入了莫奈的画作之中去感受此时莫奈的感受……“印象莫奈”的展厅设计也与传统的美术展不同,它更注重观众的休闲感和舒适度,而不是传统美术展那种“仰视”画作的“朝圣感”,在展厅里可以看到很多在对照着莫奈画作做拼图游戏的孩子们,我倒是更在意孩子们在不经意间,“沉浸”在这个莫奈的日出、海景、大教堂、睡莲池间奔跑、戏耍、触摸……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埋下艺术的种子,日后他们看世界是会不一样的。

21世纪以来,对于越来越高昂的艺术品运输费用和保险费,想要在不同国度看到大规模的像梵高、莫奈这个级别的巡展已经越来越困难了,随着科技的发达,“沉浸式”展览让博物馆中的典藏在画册之外有了更加生活化的“化身”,让这些神坛上的巨匠走近人们的生活,这份亲近感,不是在巴黎专门收藏印象派作品的奥赛美术馆、专门收藏莫奈《睡莲》的Orange美术馆能够得到的。当然了,如果你对印象主义抱着“朝圣”的心态,那还是去巴黎,去阿姆斯特丹的美术馆吧……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作者:李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