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日”怎么过?开启暴走模式!

2016-06-08 08:2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6月7日讯(记者 纪敬)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即为6月11日。在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北京市2016年“文化遗产日”主题系列活动陆续亮相,将持续下半年。

主会场圆明园“徒步+遗产”

6月11日当天,《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展》、《遗产日解读——让文化遗产融入北京现代生活》、《大美西山历史文化带图片展》、《海淀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四项展览将在圆明园正觉寺的三圣殿、天王殿、西五佛殿以及室外区域进行展出。

届时,北京市文博系统的徒步爱好者将首次以“徒步运动协会分会成员”的身份开启全新的徒步之旅。此次徒步路线全程约6公里,贯穿圆明园景区20个著名景点,沿途共设3个认证处。参与者将在徒步健身的同时,感受到文物古迹的魅力,切身体会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北京市的16个区都将在6月11日当天联动徒步,参与人员将遍及北京市域范围,会员将将携手走过北海、天坛、卢沟桥、卢沟桥、云居寺、十三陵、八达岭、黑龙潭、红螺寺、丫髻山碧霞元君祠遗址、念坛公园、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大运河遗址、法海寺、戒台寺等文化遗产点。

“公众考古”揭下神秘面纱

本年度“公众考古”将在圆明园西洋楼远瀛观遗址启动。考古志愿者和观众可在考古现场近距离观摩考古队员,了解考古队员工作的场景,揭下考古活动在民众想象中神秘的面纱。考古现场还设有考古科普展板来讲解、介绍考古知识。本次考古将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田野考古规程》进行。

“现场还有展示传说中的洛阳铲。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考古人员是如何工作。考古不仅是挖墓和金银财宝,像充满生活气息的垃圾坑和古代厕所,具有研究价值的才是最重要的。‘公众考古‘为的是让大家更科学化、大众化的了解考古工作。“文研所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分会场活动各具特色

6月11日当天,各区文化委员都将举办各具特色的活动,西城区将举办《长椿寺》新书发布仪式暨《匠人匠心见精神——京城百业之木匠行》专题展览开幕式与《“匠人匠心见精神——京城百业之木匠行”专题展》;朝阳区举行艺匠(致匠心、留住手艺)——朝阳区北京市级非遗专项资金颁发仪式,并举办竹韵音乐会、“守护与传承”——紫檀雕刻技艺展演等有特色的展演活动;丰台区将举办一系列精彩的非遗展演专场,如百米花廊画端午等。

据了解,由北京市文物局编撰的《文物背后的故事》系列图书之《文物背后的法律故事》,即该系列图书的第三部也将正式问世。该书以法律为切入点,以数十个历史文物背后的法律故事为脉络,多角度地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