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节”为何这么多?

2016-05-28 09:37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数字谐音虽然不是汉语的专利,但是汉语里的格外多。相比之下,英语里要少了很多 五月,“节”为何这么多?

作者: 吾云

不知怎么的,时间一进入五月,各种名目的“节日”和“纪念日”便多了起来,尤其是这后半月,前后有5·17“吃货节”、5·18“理财节”、5·20和5·21“表白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7“爱妻日”……这么多值得一过的日子,真是让人喘不过气来。

追溯这些节日的来源,我们会发现源头原来都是一个:数字谐音。比如说“5·17”谐音“我要吃”,那么自然是把吃吃吃当做生命头等大事的吃货们的节日;“5·18”谐音“我要发”,若当天不把钱交给大大小小的理财机构,简直让人怀疑自己将要错过好几亿;“5·25”谐音“我爱我”,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定在这一天,旨在提醒大学生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顺便说一句,“5·25”是这批“五月节”中为数不多得到官方认可的日子。

谐音是一种修辞方法,通过利用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词来代替原本的词。歇后语里有不少谐音,比如“外甥打灯笼——照旧(找舅)”、“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锯)”。《红楼梦》里常有隐晦的谐音,比如贾谐音“假”、甄谐音“真”、薛谐音“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等。

最早被发扬光大的数字谐音,莫过于4和8。在许多方言里“四”和“死”谐音,粤语里“八”和发财的“发”谐音。人都爱财怕死,于是渐渐发展出了对4的恐惧和对8的痴迷。4成了和西方13一样不吉利的数字,许多酒店都没有带4的房号,甚至4层都用3b来代替;“五月节”那么热闹,却没人敢斗胆往“5·14”或者“5·24”上安排些什么。数字8则大受欢迎,普普通通的车牌号或者手机号,只要一带上8就身价大增,十年前就有一位温州老板为了得到“浙C88888”这个车牌,不惜以167万的天价将其拍下收入麾下。如果8不可得,谐音长久的“久”的9也是不少人的好选择。

BP机的流行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数字谐音出现了爆发,用阿拉伯数字的排列组合表情达意在千禧年前后格外流行。在字数受限的BP机屏幕上和你来我往的网络聊天室里,人们几乎可以用数字方便快捷地表达一切:表示生气是7456(气死我了),表达赞同是9494(就是就是),离开告别是886(拜拜了)。在这一波井喷出现的数字谐音中,有些保留到了现在,比如520代表“我爱你”、555代表“呜呜呜”(悲伤哭泣)、1314代表“一生一世”。但是更多的数字谐音如今看起来不知所云,比如809(保龄球)、7998(去走走吧)、70345(请你相信我)等等,有的数字组合甚至不满足表达词组或短句,要以表示一定长度的复句证明自己的能力,比如562059487(我若爱你我就是白痴)。

在数字时代,相比动辄占用数百万字节、丰富多样、更新飞快的表情包来说,一大串也占不了一字节的阿拉伯数字显得体量格外渺小、表意极度苍白。新近出现且流行较广的数字谐音已经不多了,当下最流行的大概是666,666是“溜溜溜”的谐音,最早出现在LOL对局中,原本用来夸赞人游戏玩得溜,现在网友说666,多是或褒或贬地表达“很厉害”的意思。

不过,这不妨碍某些数字谐音在今天还有生命力。除了传统的4、8、9,520、1314等出自网络用语的数字谐音也仍受欢迎。比如今年的5月20日不知道为什么就成了“全民表白日”,民政局要排队、网站商场要促销、就连过年时上限也只有200元的微信红包,也在当天把金额上限提高到了520元。根据腾讯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当日18时,0.52元、5.20元、5.21元、13.14元、52.00元、52.10元、52.13元、52.14元、131.4元、520元这10种金额的微信红包被发了2.78亿次,3个发送高峰出现在代表“我爱你”的5:20和17:20,以及代表“一生一世”的13:14。除了520,1314也备受关注,人们或许没有忘记,在谐音“爱你一生一世”的万载难逢的2013年1月4日,多地都刷新了单日结婚登记记录,当天江苏一省就有3.8万对新人登记。在北京也有超过1万对新人领证,仅次于2009年9月9日“天长地久日”的1.9万对和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日的1.5万对。这些因为数字谐音而被赋予特殊意义的日期,甚至比传统的“黄道吉日”还受重视和欢迎。

数字谐音虽然不是汉语的专利,但是汉语里的格外多。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汉语的同音字本身就多,而且基本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为词或句子里的每一个字找到读音相同或相似(比如声母或韵母相同)的数字难度不大。相比之下,英语里的谐音要少了很多,除了同音词少,为多音节词找到匹配的数字也挺困难。用2(two)表示to,用4(four)表示for十分常见、也不难理解。流传最广的英语数字谐音可能是419,三个数字分别代表for(four)、one和night(nine),连起来就是俗称的“一夜情”。而这样巧合的数字谐音可遇不可求,根据某俚语网站的记录,还有用411(four one one)表示“再见”(farewell)、用123(one two three)表示“我同意”(I agree)的例子,这种通过轻重音节奏和压头韵或者尾韵的方式构成的谐音,比起汉语里的数字谐音来说难免“差之千里”。

在这个表情包征服世界的时代,试图用10个阿拉伯数字的组合交流不免有些过时了。在聊天时扔出一个9494或者886,足以让一位00后网友质疑你的网龄是不是比他/她的年龄还大。如今接踵而来的“五月节”们,或许就是曾经红极一时的数字谐音们留下的一个背影。

责任编辑:王双(QJ0015)  作者:吾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