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杨绛对生命充满悲悯情怀

2016-05-26 09:17 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张颐武:杨绛对生命充满悲悯情怀

人民网北京5月25日电(唐平)在杨绛先生去世后,人民网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张颐武表示,杨绛与钱钟书都是为中西方文化之间融合、交流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他们有着特别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底,同时又能深入到西方文化的精髓中去。”张颐武称,杨绛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她的剧作、小说、散文,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学界现今对杨绛作品的研究一直在持续进行中。

张颐武指出,杨绛的才华是多方面的,在人们熟知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身份之外,其话剧作品也不容忽视。早在上世纪40年代,杨绛在业余时间学写的话剧《称心如意》、《弄真成假》就使她一夜成名。“她早年在上海是著名的剧作家,1943、1944年在上海期间写的剧很流行,而那时候钱钟书的《围城》还未出版”,张颐武说。在晚年,杨绛开始整理钱钟书的手稿、书信以及中外文笔记,2003年出版了3卷的《容安馆札记》,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于2011年面世。面对宏大的整理工程,杨绛展现出的惊人毅力和卓越的成就更是让张颐武深表敬佩,“目前我们对钱先生的这些著作研究还不够,还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看到的只是海平面上面的,海平面下的杨先生提供给我们了,还有待于研究学者去发掘。”

杨绛最广为人知的还是《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等散文作品,从其散文中折射出的人生态度和生命思索也让张颐武印象深刻。“钱钟书对人生看得很超脱、理性,对生命观察很通透,对人性观察很锐利。杨绛则对生命有更多地悲悯情怀,感性地去认知生命中的很多东西,她对信仰有很多思索。她表面很平淡、渐进、自然,但实际上对生命有深度地感受。”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