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有吃的,还有热情和希望

2016-05-20 11:30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不仅有吃的,还有热情和希望

菜谱出版大国英国有项调查说,很多英国女读者喜欢在睡觉前翻翻美食图书,比如看看《今晚你饿吗?——猫王爱吃的菜》什么的。今天的菜谱写尽了人间喜剧,有的讲美食与情欲,有的说美食与男女关系,有的励志弘扬传统美德;有的菜谱很抒情,某位名厨写“龙虾”食单时说,“在我看来,龙虾比女人漂亮多了”;有的不乏稀奇古怪的旅行觅食见闻,历史掌故名人八卦,布什的老家厨写了本《布什家的菜谱》,原来小布什总统和他的州长哥哥是吃“奶油鸡肉”长大的,那道菜做法挺简单:“一盒洋葱汤,一罐蘑菇汤,一品托酸奶油,混合淋在鸡胸肉上,放入烤箱。”现在的美食图书、菜谱就是这么好看,实在是一等一的睡前消遣读物。

当我看美国女作家费雪写的美食图书,看到了幻想、热情和希望。玛丽·弗兰西斯·肯尼迪·费雪(Mary Frances Kennedy Fisher)一生写了20多本书,多数都是一个题材:美食。她在这20多本书中不仅仅写了酱汁如何调、松饼怎么烤、牡蛎怎么做更好吃,更反反复复写了安全感和信任。费雪曾解释写美食的原因:“最省事的答案是,我感到饥饿。但又不仅仅是饿。在我看来,人有三个基本需求,食物、安全感和爱。三者混合纠缠,不能缺此少彼,所以在我写饥饿的时候,其实写的是对爱、温暖等等的渴求。”

这些情感需求源自费雪的经历。她出生于1908年的密歇根州,娘家是世代报人。3岁时她父亲买下加州一家报社,全家搬到加州生活。费雪自小感觉敏锐,很小就能用准确的语言详细描述出妈妈在家宴上做的菜点。她跟着擅长烹饪的妈妈,7岁会做沙拉调味汁,在自家厨房练就了好手艺。但她生活的加州小镇是清教贵格派的大本营,空气中散发着理性、节制、简约、朴素的气氛,这让有女妖气质的费雪深感寂寞和疏离。

在加州大学上学期间,她结识了第一任丈夫阿尔弗雷德·费雪。婚后不久,因为阿尔弗雷德要完成文学博士的学业,19岁的新婚妻子随丈夫来到法国第戎。当时,第戎是世界烹饪之都,有种芥末酱就冠以“第戎”(Dijon)之名。凡讲究饮食的地方必充斥着热腾腾的世俗欢愉,在第戎的3年间,这种快乐深刻地影响了她,直接影响到她成为美食作家。在第戎,她看到一个桃子、一块奶酪成熟得那么缓慢,却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烂掉,于是学会了及时行乐,活在当下。

费雪卒于1992年,活了83岁。她算得上高寿,一生几乎跨越波澜壮阔的20世纪——这是人类历史上变化最迅疾的100年,一战,20、30年代的黄金时代,大萧条,二战,婴儿潮,朋克摇滚乐迷你裙,性解放……费雪都经历了,始终活得恣意盎然。她和丈夫从法国回到美国不久,与他们的朋友蒂米发生了婚外情,各自离婚又再婚,双双躲到瑞士日内瓦湖畔的一个小村庄生活。幸福并不长久,婚后仅一年时间,蒂米因循环系统患病被截肢,两年后不堪疾病折磨自杀。之后,费雪第三次结婚、离婚,此后和多位男人、女人发生了惊世骇俗的感情纠葛。她有两个女儿,一个是非婚生的,孩子的父亲是谁她始终没有透露。尽管有丰富多彩的感情经历和卓越的声望,但费雪的生活似乎并不如表面看上去的繁花似锦,内里一片残垣断壁。第二任丈夫去世后,她曾忧伤地形容自己如孤魂野鬼。晚年她独自住在加州一座葡萄园里,1975年之后就与轮椅为伴,被帕金森症和关节炎折磨了20年。

其实,她并不是个获得了充分爱与安全感的人,所以她谦卑地说,“如果你吃东西是为了生存,那么你也能享受它”。她从食物中寻找爱与安全感,将单纯的口腹之欲升华为生命的颂歌,坚信美食是“生活的艺术”,将“生活的艺术”定为写作的第二主题。她把食物看作文化隐喻,拉家常似的说些地方风物,从自然、历史、文化、哲学等多角度去写食物,从不让食、色之间产生牵强附会的关系。这种风格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菜谱书。

书店里的多数菜谱基本上是厨师写的“餐馆菜”,眼花缭乱,但一般人在家里很难照猫画虎。反而是费雪提供的朴素食谱,没有写“准备时间20分钟,烹饪时间10分钟”,却平易近人得多。

费雪在1941年出版的第三本书《如何煮狼》中对此有评论,比如肉,“肉有一千种烹调法……其中大多数做法都有个问题,就是太耗时,而且花招太多,肉本身的价钱好像不贵,但是一道菜林林总总的成本加在一起,花费可就高得出奇了”。费雪的菜谱里用的是很平常的鱼、火腿、牛羊肉、蘑菇、土豆、蔬菜水果,都是在菜市场上能买到的普通食材。她特别体贴地帮读者扫清了烹饪道路上的障碍,把做工复杂的外国菜肴,特别是法国菜、意大利菜家常化,重塑了主妇们的生活信心。她告诉读者,越好越新鲜的鱼,越得用简单的方法来烹调,鱼放在浅烤盘中,淋上融化的黄油、柠檬汁炙烤,味道绝美。而罐头食品是对职业女性的解放,比如罐头鲑鱼与蛋液、欧芹碎拌匀,像煎蛋饼一样煎黄,是夏日庆祝心情愉快的美餐。炸完食物的油,她也不会倒掉,“将它倒进金属容器中,再倒点水在上头。烧焦的食物渣会沉入水中,干净的油脂冷却后会浮至上层,很容易便可将它捞到另一只杯子或碗里”,再存放于阴暗凉爽处就可以了。

做饭的人最信任的菜谱是妈妈、朋友传过来的,没有图片,纸张泛黄,每一道菜都有一个家庭故事。这样的菜谱因为得到过验证,知道它很好用,很安全。它们不把食材的量精确到克、盎司,也不算计卡路里,用牛油、猪油、全脂牛奶,不计较均衡饮食——费雪认为“一日三餐要均衡”是至为愚蠢的看法。费雪的文字就是这种“妈妈式”的菜谱,读者特别容易产生信任。还有什么比信任更重要的呢?她在烹饪书中传递的“信任”为此类图书定下了一个基调:烹饪图书的本质是包装好了的希望,要帮助读者在饮食上博取更多的选择自由。

在费雪生前,严肃作家、评论家对美食写作抱有偏见,认为美食写作不过是文艺女青年、女中年打发时间的玩意儿。费雪在1990年的一次采访中不平地说,“很多严肃作家、评论家忽略了我很多很多年”。1943年,她在一本书中写道:“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写食物,要写吃吃喝喝?你为什么不写抗争,不写安全,不写爱?他们带着责难问我,好像我应该对我得到的荣誉感到羞愧。”当然她也得到了由衷的赞美。诗人奥登赞她是“美国最伟大的作家”,她的饮食文章是美国当代最佳的散文。还有作家誉她的文字发出了“20世纪职业女性最有诗意的声音”。

费雪经历过饥饿,最困难的时候她一年仅收入37美元。正因如此,她对食物有由衷的热爱,通过食物领悟到生命和生活的灿烂,对食物、生活充满感恩之心。她一天写5000字,一生著述颇丰。晚年,她的手指因关节炎严重变形,无法敲打字机,就通过口述写作。最后20多年,因为疾病,她已经不能自由自在地烹饪美食,但她仍精心打造厨房,里面摆满扁平的储物罐、用了多年的菜刀、来自法国的明信片。厨房仍是她的领地。“这时候我不再感到饿了,但却是我一生中最富创造力的时期。”  文并供图/李孟苏

责任编辑:王双(QJ00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