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属公园开展16项古建修缮项目。记者了解到,目前,北海“大西天”景区的修缮工作已进行到最关键的阶段——大慈真如宝殿“蒸汽除蜡”,预计整体修缮将于今年12月份竣工。
北海“大西天”修缮进入关键阶段
目前,北海公园最负盛名的400余岁“大西天”正在修缮,已进行到最关键的阶段——大慈真如宝殿“蒸汽除蜡”。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北海公园管理处获悉,修缮工作将于今年12月份竣工,后续会邀请专家研讨,展览筹备完成后向游客开放。
据了解,北海“大西天”又名“西天梵境”,原为明代大西天经厂、西天禅林喇嘛庙,最早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扩建后,改名“西天梵境”,1980年经重新修缮后对外开放。其大殿的木结构全部采用金丝楠木制作,与常见的古建筑不同,大殿通体不施彩绘。时至今日,由于年久失修,金丝楠木表层的蜡层已垂落、流失,表面附着了很厚一层坚固的灰黑色污垢,覆盖了金丝楠木原有的光泽,急需进行修缮。
目前“大西天”正在进行第二次大规模修缮,工程已于去年9月开工,预计今年12月竣工。昨天上午,北青报记者在北海公园北岸的“大西天”修缮现场看到,整个建筑群已经被围挡与游人隔开,一些可以拆卸的小件(比如垂脊兽、琉璃瓦)都编上号码存放,大件且不可移动的浮雕、雕塑则被施工方用箱板包裹隔离。
修复过程先“洗澡”再“蒸桑拿”
据西天梵境修缮施工方、北京房地集团首华建设公司第三工程处技术负责人蒋伯生介绍,这次修缮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将所有外露木结构表面的蜡层、污垢全部清洗干净,之后对殿内构架进行封闭熏蒸,再按照传统工艺进行烫蜡。整个修复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给这座大殿“洗个澡”,将所有外露木构件表面的蜡层、污垢全部清洗干净,然后再“蒸个桑拿”,用高温蒸汽对殿内架构进行封闭熏蒸,彻底清除原有蜡层,整个过程要三四个月。
修缮的过程非常复杂,单是修缮一道山门,就需要7道程序,而最关键的大慈真如宝殿则需要10道工序,其中的金丝楠木烫蜡工艺则是正宗的传统工艺。“烫蜡是自古以来对楠木建筑表面处理的一种工艺,可展现木材的自然纹理,同时形成表层保护膜,起到防腐作用,渗入木骨后可增加硬度,提高耐磨性。”文物特聘专家郭守义介绍说。
据了解,此次修缮范围包括前两进院和牌楼,具体建筑包括牌楼、山门、钟鼓楼、旗杆、经幢、天王殿、大慈真如宝殿、东西配殿、一二进院的院墙和地面,总修缮占地面积8804.09平方米,总修缮建筑面积2125.93平方米。
天坛双环亭景区年内启动修缮
北青报记者昨天获悉,天坛公园祈年殿西北部的“双环亭”景区的修缮工作也将于年内启动。这座亭子原址在中南海湖边,迄今已有275年历史,1976年移建至天坛。修缮内容包括更换糟朽椽望及损坏瓦件;对局部缺失的建筑彩画图案纹饰按原样补绘,其余彩画进行除尘保护等。
双环亭景区包括双环万寿亭、方胜亭、扇面亭。核心建筑全称为双环万寿亭,由两个重檐园亭衔接并合而成。双环亭恰似两环相套,此种式样的亭子在国内仅存此一例,为清乾隆皇帝弘历为祝贺母亲的五十大寿所建。双亭寓意两只寿桃,取和合、吉祥、长寿之意,所以两个亭子的亭基为一对寿桃,又俗称“桃亭”。
由于年代久远,双环亭及旁边的方胜亭、扇面亭等整组建筑本体多处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据了解,修缮工作计划在年内实施。
内存
市属公园年内启动16项古建修缮
据市公园管理中心介绍,今年,市属11家公园计划推进开展16项各类古建修缮项目。
除了北海公园西天梵境大慈真如宝殿、天王殿建筑群,天坛公园双环亭外,还包括颐和园院墙抢修修缮工程(四期),颐和园涵虚牌楼,颐和园“画中游”景区;北海公园小西天万佛楼、阐福寺大佛殿建筑群;中山公园社稷坛中山堂周边地面修缮工程;景山公园寿皇殿建筑群;香山静宜园永安寺,香山静宜园28景修复工程,香山昭庙;紫竹院公园双林寺塔塔基遗址保护工程等。
此前备受关注的“仿膳饭庄”搬迁,目前也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位于北海北岸的仿膳饭庄新址将于近期重新开张,而搬迁退出来的漪澜堂古建筑群拟于年内在景区开展多项展览活动,并尽快面向游人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