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莲
1939年生于上海,10岁父母双亡成为孤儿,被送到一心教养院。1952年被中央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团选中到北京学习舞蹈。
1954年考入北京舞蹈学院,1959年主演了中国第一部西方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相结合的舞剧《鱼美人》,1962年代表中国舞蹈家参加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以《春江花月夜》、《弓舞》、《蛇舞》、《草笠舞》四个舞蹈获4枚金质奖章。
1978年主演大型舞剧《文成公主》。1981年在舞剧《红楼梦》中饰演林黛玉。
1995年创办第一所民办艺术学校——爱莲舞蹈学校。
陈爱莲被誉为东方舞蹈女神,至今仍然是中国民族舞蹈的标杆。
现场
77岁每天依然练功两小时
初夏的北京,日头一天比一天高,早上8点不到,太阳已经照射在茂密的银杏树上,透过宽大的窗户,在爱莲舞蹈学校排练厅的地面上撒下一片斑驳。77岁的舞蹈家陈爱莲坐在瑜伽垫上,熟练地把一个沙袋绑在腿上,侧身躺下,一下一下抬起大腿。力量训练后,陈爱莲又开始全身拉伸,大幅度的下腰、踢腿 、劈叉,稳定而轻松。
此时,爱莲舞蹈学校的老师温小丰静静地站在排练厅外等候,他知道每天至少两个小时的练功是陈爱莲雷打不动的习惯,也是她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没有天大的事情尽量不去打搅她。“别看他现在这么大年龄了,她的肌肉能力才相当于三十多岁,难度很大的翻转跳都可以完成”,温小丰的话语中满是钦佩,“6月中下旬陈老师还有4场舞剧《红楼梦》的演出,她依然是女主角林黛玉,在台上要跳满2个小时,其中还有一段18分钟的独舞。”
练功完毕,陈爱莲换好衣服走出排练厅,双脚踩进一双10厘米高的靴子,立刻变身陈校长。
“今天有几个男孩?”陈爱莲迫不及待地问温小丰,看到温小丰举起五个手指,陈爱莲高兴地叫道,“太好了!现在舞蹈演员太缺男孩了。”让陈爱莲如此期待的是即将到来的一场面试,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益童成长中心会带来10个孩子,都是来自玉树的藏族孤儿,最小的11岁,最大的14岁,他们在唱歌跳舞方面都有一些基础,之前接受过舞蹈家刘岩文艺专项基金的资助。
艺童成长中心也格外看中这场面试,为了能多带几个孩子,何江萍主任一个人开着一辆手动挡金杯车,不到7点就出发了,载着一车熟睡的孩子,从天通苑直奔大兴。到了爱莲舞蹈学校,听说陈爱莲还想多看几个男孩,何江萍立刻拿起电话打给中心的老师,“你带着美酒、奥墩儿、飞鹏、包子5分钟之内出门坐地铁,5号线倒10号线,10号线再倒4号线,到西红门下,我开车去接你们”。
9点半面试已经开始,陈爱莲坐在大镜子下面的长凳上,一边听何主任介绍孩子的情况,一边看老师们给每一个孩子测量臂长、颈长,劈叉角度、抬腿高度等各种数值,凭借多年练就的火眼金睛,陈爱莲一看就知道谁是可造之才。孩子们身世也让陈爱莲动容,他们中最小的一个孩子,2010年玉树地震时才五岁,地震发生时父母奋力把她推了出来,她活了下来,父母走了。孩子受到巨大刺激,来北京的第一年一句话都不说。
在和艺童中心的老师交流时,陈爱莲老师格外强调一个观点,对于家境贫困或者身世特殊的孩子,在正常的关心和照料之外,不要有特殊的待遇,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来争取更好的生活,并知道饮水思源,回报社会。这,也是陈爱莲人生写照。
陈爱莲有一个情结,“我从小就是孤儿,不管辉煌也好苦难也罢,我的一切都是国家给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国家需要的,我又有能力做的,我都去做。”于是陈爱莲最关心的事情不是自己还能在舞台上跳多久,而是怎么把中国古典舞蹈传承下去。2014年11月陈爱莲来到贵州凯里,在年家庭收入2000元的苗族村寨里,挑选了10名擅长跳舞的男孩子,资助他们到北京学习舞蹈。如今一年半过去,10名男孩子进步神速,不仅个子长高了近10厘米,从精神面貌到谈吐举止也像换了一个人。
印象
家底儿全都贴在舞蹈学校上
77岁的陈爱莲给人最强烈的印象就是开朗、乐观,说着说着就会手舞足蹈起来,像孩子一样快乐,其实她拥有格外辉煌的艺术成就,也承受了超出常人的苦难折磨。上世纪70年代,陈爱莲被下放到张家口西河营。劳动改造之余,陈爱莲坚持每天练功,她相信未来。1978年中国歌剧舞剧院排演舞剧《文成公主》,挑选演员时才发现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大部分演员的功力都荒废了,年近40岁却一直坚持练功的陈爱莲得到了出演这部舞剧女主角的机会。
1981年 《红楼梦》被中国歌剧舞剧院第一次编排成舞剧,42岁的陈爱莲成为第一个舞剧中的林黛玉,1997年陈爱莲出资百万复排《红楼梦》,2002年67岁的陈爱莲在北京大学完成了《红楼梦》的第500场演出,如今陈爱莲依然在舞台上扮演者她最爱的“林妹妹”。近5年来,随着年龄的增大,陈爱莲演林黛玉却越来越有状态,对角色的拿捏对和人物心里的揣摩更到位,每次演出只要她一出来必有当头彩,尤其是18分钟的“焚稿”独舞,经常会把观众看哭。
不久前,有一档电视装修节目的播出又让陈爱莲火了一把,节目中装修改造前陈爱莲和老伴居住的杂乱破旧的办公室兼起居室让许多观众动容,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这真的是一位名人的家。“面对这么大的学校,我们真的没空管自己,假如学校停电,我们首先要跑到学生宿舍,等解决了学生的问题已经没时间顾自己了,所以家里真的像仓库一样”,陈爱莲说。
陈爱莲说的一点都不夸张,从1995年她成立第一所民办艺术学校爱莲舞蹈学校至今,20年来耗费了她和老伴太多心血。陈爱莲从来都是老实本分的人,按照国家规定,正规的学校必须有1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必须有相对稳定的教学队伍,于是她就老老实实按规定做,变卖家产买地盖房,把几十年来的积蓄和当年成立艺术团从市场挖来的第一桶金花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够,狠狠心又把两个女儿的嫁妆卖掉。
几年前学籍管理不严格时,她的学校又遭到非法办学的冲击,很多学校违规操作,甚至贷款办学,恶性竞争,爱莲舞蹈学校学生最少时只有60多人,还面临巨大的开销和维护费用,经济非常拮据,缺钱时还要自己出去挣钱,日子过的特别难。好在度过了这段困难日子,现在爱莲艺术学校已经有200多名学生,也成为北京唯一一个市属民办艺术中专,从初一到高三,学制6年,学生毕业后有的考大学,有的进剧团,到中小学当老师,或者自己当老板开培训机构,还有留校工作的,前途无忧,出路不愁。
当天中午陈爱莲安排好艺童中心的孩子们在学校的食堂吃午饭,自己和老伴就赶紧回家休息一会儿,因为下午还有舞剧《红楼梦》的排练,而前一晚陈爱莲已经失眠了一整夜。“睡眠是我最头疼的问题,我实在是事情太多了,每天开会到9点多才能回家,思虑过度”,于是陈爱莲想了一个办法,“每天上床后,我就看古装电视剧,看困了就把脑子里的事情都抛下,没想到昨晚网络出了问题,看不了电视剧,又没有吃安眠药,结果整夜失眠。可是第二天到点了照样起来,有什么办法呢,那么多工作不能躺在床上啊!”。
陈爱莲说这么多年的经历造就了她强烈的社会使命感,把她锻炼得像相声《卖布头》里说的“禁拉又禁拽,是禁蹬又禁踹”,偶尔有点不舒服或者情绪低落,也就两三天,自己就能够调整过来。
关于未来陈爱莲的想法很简单,“趁现在我还健康,把学校和艺术团在制度建设和艺术建设上尽量做的更好,为社会多培养能够传承中华传统舞蹈的人才,把优秀的剧目多保存一些下来,让自己身后不那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