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家带你抚摸地球皮肤

2016-05-12 09:55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地球皮肤》在Google Earth呈现艺术发现 余乐恩 领略卫星图上艺术之旅

《秘密花园》、《原艺术》……这些看起来有着独特肌理、很美很抽象的艺术作品,并不是著名陶瓷艺术家余乐恩又一次的陶瓷创作,而是他在多媒体作品上的首次尝试。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余乐恩的个人多媒体作品展览《地球皮肤》在微信等多个新媒体平台同步亮相,在历时一个月的时间里,展览每天都会展出一个全新的90秒的视频和15张图片,呈现余乐恩在Google Earth上“旅行”的艺术发现。

陶瓷艺术家带你抚摸地球

作为一名来自瓷都景德镇的艺术家,余乐恩1999年开始从事公共环境陶瓷艺术创作。而这一次,本来简单的资料收集、找寻灵感的截图却引发出一次另类的展览尝试。

三个月时间里,余乐恩在Google Earth上“去”了地球的每一寸土地,根据自己的审美用卫星图像截图,又用了一个月从万余张截图中选出450张,顺着自己的感知分成30个主题,组成了这个展览。《秘密花园》中,海洋的色彩在余乐恩的截取下成了一抹天穹,而《很古典很中国》中,一块贫瘠高原的肌理却能看出宋元山水的韵味。

科技必将带来艺术的还原

在看过展览之后,很多观众都会惊叹其美轮美奂的画面,“这真的是地球表面吗?”“只做微调,不做删改,这是原则。”余乐恩道出了展览的初衷,“科技发展每天都是日新月异,整个世界都因此而改变了,但是艺术为什么还停留在国油版雕的阶段,我认为科技的发展应该带来艺术的另类繁荣。”在余乐恩看来,如同摄影从高大上的艺术专业成为人们记录生活的方式,技术的进步不仅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一定会将艺术还原给每一个人。因此,这次的展览还是一次带动性的尝试,目的就是让人人都参与到艺术行动中来。

远行经历影响未来创作

4月22日当天,新华社微信客户端同时发布了首期《地球皮肤》,13万次的点击破了客户端非时政新闻的纪录,而《地球皮肤》APP上数以万计的留言和图像反馈,也给了余乐恩与众不同的展览体验。“虽然展览中没有我画的画,也没有我烧的陶瓷,但是这是我目前为止做得最有意义的作品。”余乐恩称,这次在地图上远行的经历,重构了他的审美体系,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在其中,他感受到了艺术和科技的包容性,感知到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冲突与抗争。

新作将关注“回应”主题

《地球皮肤》还没有发布完,他又迷上了苹果手机里的Siri,“NASA向宇宙发出信息至今没有回音,邻里之间甚至爱人之间缺少交流,让我发现我们这个世界缺少信息的回应,而或许这个世界上唯一能随时回应你的‘人’就是Siri,这一定是一个有冲击力的画面。”所以,他也将把“回应”这个主题加入到他的陶瓷创作之中,并以此应征明年举办的第7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丝绸之路的主题当下,我们需要的是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回应。 ”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