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一群人中找出老北京?

2016-05-12 09:35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北京人儿

随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填满了京城的每个角落,如今的北京城已经是个多元化的、开放且包容的大都市,看着每天都在变化的城市,老北京人应该何去何从呢?别的我不敢说,起码两件事儿总是变不了的:一是炸酱面,二是侃大山。

这北京城虽然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可称得上土著的北京人却越来越少见。

其实在一群人里找出个北京人并不难。以我的经验,一是看他的举止,二是听他的话音儿。北京人的举止大多得体、谦和,鲜见做出过激的行为。北京人不爱招惹是非,但也不惧怕“扛事儿”。想必这与“皇城文化”的熏陶有关。北京人大多讲究个“范儿”,可究竟怎么来解释“范儿”这两个字儿,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有那么股子“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派头。北京人一张嘴,那口京腔儿瞬间就把他从人群里凸显了出来。北京话有几个特点,一是匀速清晰、二是亲切温和、三是“儿话音”。

老北京人说话总是不紧不慢,讲究字正腔圆,每个字都能让你听个真切,所以目前在全国广为推广的普通话,其前身就是北京话。北京人说话很讲究分寸和艺术,注重对方的感受,句句话都能让您觉得舒服。我想这并不是北京人油滑,而是他们的教养。

北京人的性格平和、大气,喜欢从大处着眼,不太计较鸡毛蒜皮。北京人好聊大事儿,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个个都有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心。想必这与北京城做了多年的都城有关,真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北京人喜欢散淡的生活,虽然今天的北京城俨然成为了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可老北京人仍坚守着闲适、散淡的生活方式。观察北京人日常生活最好的去处是北京的胡同儿。夏日的正午,门口浓密的槐树荫下,支上一张矮桌,摆上两把藤椅,一壶茉莉花儿香片,一海碗芝麻酱面,外加几瓣儿生蒜。两个精巧的鸟笼里,黄雀们在有一搭、无一搭地闲聊着。如果此时哪家人正在红烧带鱼或是酱猪肘子,那香味儿会灌满了整条胡同儿,让经过的人们垂涎三尺。传统的四合院在当下的京城,已经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现如今不少的老北京人还是住在局促的大杂院里,即使空间狭窄,你也会看到家家的窗台上、墙根下,整齐地摆放着大小各异的花盆,盆栽的花虽谈不上名贵,但抹抹绿色中,五颜六色的花瓣儿把灰褐色的大杂院装点得生机盎然。

比起江南的精致,北京人的生活则显得质朴。中国的八大菜系,和北京无关,除了烤鸭和涮羊肉,北京实在是拿不出太多的名食,况且这两种菜肴也不是源于北京城。中国的名茶不胜枚举,可老北京却专好实惠的茉莉香片。神州的名酒享誉世界,可京城人只钟情56度的二锅头。要说穿衣,北京人就更加的随意了,只求舒适得体,至于质地和款式,则考虑的不多。

不过北京人的生活也有高调的地方,就是房子和车子。全中国人都知道,北京的房子是如何的天价。可对老北京人来讲,在京城里拥有间属于自己的居所并不是太难,我曾调查过自己熟识的,属于老北京范畴的朋友们,发现他们不但都有自己的住房,而且不止一处。想必这里有历史的原因,有的是继承的祖产;有的是单位的福利;而有的是拆迁所得。按照当下北京的房价来计算,京城里身家不菲的老北京,还真不在少数。来过北京的人都会惊异北京私家车的数量和高档。北京人好车这是事实,究其原因,我想不是北京人都喜欢开车,而是京城太大,没个车实在是不方便。前几天听电台新闻里讲,今年的北京车展是如何的火爆,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记得有一年我也是被人怂恿,去看了次车展,那天车是没看着几辆,可差点儿把小命儿搭上,险些被挤死。从那儿以后,我一听车展,心里就后怕,看来是留下后遗症了。其实在北京看名车最好的地方,一是马路上,二是小区的车库里。什么劳斯莱斯、宾利、玛莎拉蒂、法拉利是应有尽有。由于工作原因,我会常常到各地走走,相较之下,我觉得北京人开车,在国内算得上是比较规矩的,想必这与北京人有相对成熟点儿的汽车文化不无关系。

老话讲,针无两头利,北京人有他大度豁达、亲切包容的一面,但也有好夸夸其谈,说的多,做的少的毛病。也许是在京城里住久了,见识的多了,老北京人往往会用“没什么了不起的”的心态去看待事情。我想这种心态从积极的角度上来说是大气,而从消极的角度来看则是少了点儿锐气。

随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填满了京城的每个角落,如今的北京城已经是个多元化的、开放且包容的大都市,看着每天都在变化的城市,老北京人应该何去何从呢?

别的我不敢说,起码两件事儿总是变不了的:

一是炸酱面,二是侃大山。

您觉着呢?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作者:缪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