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的印象中,贾樟柯是文艺片导演的代表性人物,作品在国际上屡屡得奖,但影片的商业性不强,国内票房一直欠佳。其实,贾樟柯的身份没这么简单,他不只是一个艺术片导演,还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老板,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最近,他在微博上宣布要涉足新媒体领域,并入股一家传媒公司。而就在前几天,贾樟柯旗下的暖流文化商业电影公司宣布完成本轮融资,估值3亿元。身为山西人的贾樟柯,俨然成为一名新时代的“晋商”。
中国第六代导演中,贾樟柯看上去很特殊。他既凭作品扬名国际,又极具商业头脑。相比之下,导演娄烨、王小帅、张元等人,虽然坚持拍艺术电影,但在商业上缺乏作为。贾樟柯就不一样了,同时脚踏艺术和商业两只船。比如他的影片《二十四城记》,其实是某地产商投拍的广告;又比如人物访谈《语路》,其实由品牌酒投资。以前还是小打小闹,如今,他的商业版图包括暖流文化、西河星汇两家电影公司和一家艺术基金,又要投资传媒公司,还准备开餐馆、电影院。
内地电影产业现在异常红火,行业外的资本也蜂拥而入。贾樟柯拉来影评人王宏、财经作家吴晓波、投资人曹国雄作为合伙人,成立暖流文化商业电影公司,不到半年估值就达数亿元。这种玩资本的速度,令人惊叹。在内地导演中,能如此长袖善舞者,恐怕只有冯小刚、宁浩、徐峥等几人可与之相提并论,如冯小刚的“东阳美拉”公司刚成立,去年就被老东家华谊兄弟砸出10亿元买下。
在当下这个资本火热的时代,这些名导演倚仗自身的品牌,成立一个公司转眼就能身家过亿元。正如贾樟柯所说,现在完全是卖方市场,自己最不担心的就是钱。不过,冯小刚、宁浩、徐峥毕竟本身是商业类型片导演,尤以喜剧见长,而贾樟柯则长期走的是艺术片路线,不由让人担忧其从艺术大步转型商业,可能会被资本绑架。
贾樟柯本人在接受采访时,不以为然地说,自己对商业电影有超前的认识,暖流文化公司专门制作商业片,而自己还会执导艺术片。他还解释道:“资本应该助推我的理想,赚钱当然重要,但不是最主要的。”话虽如此,其能否同时驾驭商业片和艺术片,仍然令人心存疑惑。比如,贾樟柯好几年前就宣称要拍古装大片《在清朝》,至今仍然没有开机。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像贾樟柯这样开起多家公司,整天被事务所包围,恐怕没有更多精力专注拍自己的作品了。现在看来,贾樟柯最好的作品还是早期的几部影片,近两年的影片已明显不如以前了。比如去年的《山河故人》,他就被批评越加熟练地用寓言体去讲述当代中国,大量堆砌符号化的角色,对塑造具体的个人却越来越没有兴趣。不得不说,现在内地的导演争着做老板,心思太复杂,能专心拍电影者寥寥无几。再对比一下,大导演侯孝贤、李安怎么就没当老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