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数千人参加了陈忠实的追悼会
贾平凹走出告别大厅接受媒体的采访
张铁林面色凝重从告别厅出来,躲避媒体采访迅速离开
演员吴京安带领“学院版”《白鹿原》剧组成员送陈老最后一程
法制晚报讯(记者 董振杰 寿鹏寰 钱业)“三秦文胆华夏风骨铸忠实人格笔蕴千钧担天道 终南气象灞原襟怀育白鹿精魂情含万汇传史音。”
今天(5月5日)一早,陕西省西安市的天气阴沉沉的。伴随着阴霾,文学大师陈忠实的追悼会在西安市殡仪馆咸宁厅举行。
上午8时许,数千普通市民和各界人士赶到殡仪馆来送陈先生最后一程,整个殡仪馆被人群簇拥得满满当当。
文化界名人如铁凝、贾平凹、高建群、刘文西、许还山、张铁林、张嘉译等,也都不约而同地出现在现场。
清早西安泣 千人送大师
早上6时许,在陕西省作协门前,已经有4辆大巴,早早发车,载着数百人前往殡仪馆。
上午8时许,《法制晚报》记者赶至西安市殡仪馆时,这里已经聚集了数千市民,前来悼念陈忠实。
他们排着队等着参加陈忠实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有人拿着自己的书法作品,上面写着纪念文字;有人举着当地媒体的报道,上面载有陈先生的遗像。
在咸宁厅的门前,写着“沉痛悼念陈忠实同志”几个大字,两旁摆满花圈,悼念者自发站立在门口,默默不语。不少人的胸前别着小白花,还有亲朋戴孝而来。
“慷慨悲歌泣天地,凛然浩气壮河山。”这是陈忠实为人题写的一幅书法,被展陈在追悼会现场。
“我是普通市民,听说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这里举行,所以早早赶来。”市民张先生说,他和很多西安当地人一样,读过陈忠实的不少作品,所以很喜欢这个黄土高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他接地气,穿着普通的衣服,抽着并不高档的香烟,见到熟悉的人会打招呼,平时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
“门前的樱桃熟了,先生却走了。”一个名叫孙香芹的女士感慨地说,她是一个诗人,在陕西省作协院内陈忠实生前工作居住的小屋子门前看到了两棵樱桃树,上面挂满了果实,这些樱桃已经到了成熟的季节,“先生要是还活着,肯定喜欢这里的樱桃。真想摘下一些,送给陈先生。”
头枕《白鹿原》 心愿已盖棺
法晚记者在遗体告别仪式现场看到,陈忠实先生的遗体被党旗覆盖,头下枕着一本厚厚的书籍,这就是陈忠实的著名作品《白鹿原》。陈先生生前曾表示,他要写出一本能够垫进棺材的著作,垫在头下的作品,完成了先生的愿望。
上午9时30分,在一阵哭声中,陈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正式结束,仍有不少市民守在殡仪馆门前,久久不愿离去。
“这是第一次在《当代》上刊登的《白鹿原》,我要好好保存。”一名五六十岁的男子,手里紧紧拿着一本出版于1992年的杂志,不时展示给围观的市民,上面刊登有《白鹿原》小说。
记者看到,有不少作家和文艺圈的名人也来参加陈忠实先生的告别仪式,铁凝、贾平凹、高建群、刘文西、许还山、张铁林、张嘉译等都出现在现场。
挽联悼平生 不舍良师益友
“爱酒爱烟爱书爱苍生,至刚至正至朴至性情”。这是知名文学评论家白烨为陈忠实写的挽联。
今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回想起与陈忠实数十年来的交往,白烨有些唏嘘。对他来说,一位良师益友离去了,连日来种种往事像过电影一样历历在目。
昨日白烨从北京动身赶往西安,去了陈忠实家中悼念。陈忠实的老伴和两个女儿情绪稍微好些,但憔悴至极。看了白烨在火车上为好友写的挽联,陈忠实两个女儿再次失声痛哭,觉得这副挽联的确是父亲的真实写照。
白烨说,小说《白鹿原》发表之后,先后被改编为各种形式的作品。2007年曾被改编为舞剧,那年陈忠实来北京,邀请白烨一起去看这部作品。在舞剧中作品基本被改编成了小蛾和三个男人的情感故事,白烨觉得这已和小说《白鹿原》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被演绎成了另外一个故事。
“在观剧之后有一个座谈会,我当时说从观赏的角度来看,很有观赏性,但基本的内容已与《白鹿原》关系不大。但陈忠实补充说:舞剧《白鹿原》毕竟是根据小说《白鹿原》改出来的,还是有所关联。他为人就是这么宽厚。”
白烨回忆,1993年陈忠实去领《白鹿原》稿费时,是他陪着去的。那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给的一张8万的支票。
“他说他没有一次拿过这么多钱,地方也不熟,心里很不踏实,让我陪他走一趟。那时候取出的钱装满了一个大包,我们俩一路小心地回到沙滩附近的宾馆。”
这笔稿费后来存了起来,之后陈忠实还将稿费捐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设立了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
朴实无要求 先生性情中人
陈忠实曾经登上作家富豪榜第13位。白烨说虽然陈忠实的版税收入也不少,但他“对物质没要求”,从不乱花钱,就是买烟、买酒、买书。
“生活中他太朴实了,吃喝方面更是没要求。他抽烟也不是好烟,就是陕西汉中生产的雪茄烟,喝的酒也不是好酒,生活中他是得过且过,能凑合就凑合,跟他在文学上严肃认真、永不满足形成了巨大反差。”白烨回忆,陈忠实在生活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在哪吃饭都是路边摊、街边店,从来不去好地方。好几次来北京,他都说想吃陕西面,白烨带他去小街的一家陕西面馆吃过很多次。
陈忠实酒量很好,平时在家吃饭也爱喝一两盅白酒。白烨说从来没见过陈忠实喝醉酒是什么样。“他喝酒很厉害,一般酒喝不醉他。他平时喝白酒,但我们吃饭都是喝啤酒,根本喝不倒他。”
白烨说,发现患了舌癌之后,陈忠实就把酒戒了,但是烟没戒,还是想抽一口。“去年11月我去看他,他当时动完第二次手术,说有时候还是想抽一口。我跟他家人说,他想抽也别反对,就抽两口。他已经把酒戒了,就这点嗜好,说实话还能抽多少日子。谁知那次的探望竟成诀别。”
《白鹿原》已23年 将有遗作问世
陈忠实的《白鹿原》自出版以来便成为了畅销书,迄今已经出版了7版,从1992年第六期及1993年第一期《当代》杂志首刊连载发表,到1993年6月,单行本在人文社出炉,长篇小说《白鹿原》达到近200万册。陈忠实曾在2013年的《白鹿原》出版20周年庆典上回忆表示,当年让他感动的是,人文社首印1.5万册。“上世纪90年代初,文学跌到低谷,可《白鹿原》首印1.5万册。我算了一下,千字稿费30元,我能拿1万元。”
陈忠实去世后,还有他的遗作将与读者见面。他的散文集也《白鹿原头信马行》将于今年年内和读者见面。该散文集约18万字,收录了陈忠实对于一些小物件和小事情的描绘,如《又见鹭鸶》《绿蜘蛛,褐蜘蛛》《告别白鸽》《拜见朱鹮》《喝茶记事》《种菊小记》《火晶柿子》等等。
此外,法晚记者从出版社获悉,还有多部陈忠实纪念集将在近日出版,包括《陈忠实小说集》、访谈集《走近陈忠实》、评论集《说不尽的白鹿原》《陈忠实纪念文集》以及影像集《陈忠实影像集》。
文/记者 董振杰 寿鹏寰 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