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4年前《中国好声音》惊艳荧屏之后,音乐真人秀的这一波新浪潮就此起彼伏,至今方兴未艾。从一开始只是选拔新人,到《我是歌手》让专业歌手们再开战火,知名的、不知名的、年轻的、不再年轻的各位歌手这几年间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君不见那边厢《蒙面歌王》余音未了,这边厢把影视演员拉来比拼唱功的《跨界歌王》又将登台亮相,一时间歌王满天飞,好声音一抓一大把,看起来华语歌坛真是好一派繁荣气象!
虽然期间也不断有其他类型的明星真人秀节目涌现,像是亲子类、体育竞技类、旅游生活类等等,但全都没有音乐类这么发展迅猛,这么层出不穷。为什么?明眼人一看即知!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相比其他那些带着明星甚至明星一家子满世界转悠的、让明星们高台跳水以命相搏的,所需投入的成本明显偏低,不论是经济成本还是风险成本,只要有个演播厅,拉一支现场乐队,再找一些现场观众,基本就算齐活,用不着买高昂的国际机票,也不用担心明星万一受伤的话要承担高额保险和赔偿。成本低当然就意味着赢利多,这样的好买卖谁不愿意做?
至于那些奋勇向前、积极参与的歌王和好声音们,一个个也不是傻子,肯定不会做亏本儿的生意,只要上了节目的,基本没有人空手而归。其中有的是多年来一直没红起来的,有的是当年红过但早已过气的,如今都借音乐真人秀这个时尚时尚最时尚的舞台,刷上了一身闪闪亮的绿漆,知名度升温、出场费飙升全都是立竿见影的事。比如刚刚在某热门节目中夺取好成绩的一位老歌手,头些年开演唱会基本都不会满场,而最近的北京演唱会在临时加场之后仍一票难求。
不过不论是电视台、节目制作方还是歌手们,基本没有人会提他们得到的这些好处,也绝不肯承认自己是以利益为动机,众口一词的说法是“情怀”。我们是为了推动流行音乐的发展啊,我们是为了让优秀的音乐和歌手不被埋没啊,我们是为了对音乐不可磨灭的热爱啊,我们是为了等待多年的歌迷啊……这些振兴华语音乐、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层次之类的理由听起来真是高尚纯洁令人感动,可是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这几年来,有再出过一首像《吻别》《风雨无阻》或是《花房姑娘》《蓝莲花》这样传承不衰的经典金曲吗?有再出过一位像崔健、周华健、张学友这样妇孺皆知的实力派吗?没有!大家无非是把以前的歌、以前的人拿出来一遍遍地炒,这的确证明我们的歌坛很牛,只可惜前面要加两个字——“曾经”,而对于现在原创能力日暮西山的颓势,可以说这些节目基本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即或偶尔蹦出几个赵牧阳、张岭那样的遗珠,也只是一时风光,被节目组拿来做过几天金字招牌后,没多久便再度沉寂下去。
想要引来更多的广告费,想挣更多的钱,想咸鱼翻身焕发事业第二春……这些追求其实都很正常,合情合理又合法,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可是没有人愿意坦然承认这一点,都要拿“情怀”出来说事儿。也是,每个人、每个单位都想以最好的形象示人,即便干的是唯利是图的事,也没有谁希望被当做唯利是图的人。但最让人担心的是:如果那些容易头脑发热的年轻人被您的情怀忽悠得热血沸腾,荒废学业、不顾一切地纷纷涌向这个被您渲染得一片光明的大好事业,最终却痛苦地发现歌王不是人人都能当,热闹过后,自己只落得个两手空空……到了那时候,您会不会有些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