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西剧场两周年目前正在上演由英国“直面戏剧”代表人物安东尼·尼尔逊编剧的《审查者》。引人注目的是,除了演出内容之外,在该戏海报最重要的“出品人”一栏上,居然印着十个人的名字。记者采访了解到,这是鼓楼西剧场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戏剧当中,而全新推出的戏剧投资运营新模式——以戏剧出品人众筹的形式推出新戏。
众所周知,“出品人”是一部作品从诞生到演出最重要的人物,决定了一部戏从无到有,也决定了一部戏的投资和运作,一般都是由剧目主办方或投资方的总负责人担任。然而,《审查者》作为鼓楼西剧场两周年大戏,鼓楼西剧场的负责人李羊朵却只担任该剧制作人,而把“出品人”的重要位置,留给了为这部剧进行众筹的热爱戏剧的朋友们。李羊朵笑称:“我一下子给自己找了十个老板。”
李羊朵在自己众多热爱戏剧的朋友中邀请了十位来担任《审查者》的出品人,基本上每个朋友都立刻就答应了,有的朋友还推荐了其他的好朋友一起参与。李羊朵和他们分别签好了合同,每人出资五万元,一年之后返还资金和回报,没有风险,但有权利义务和责任。李羊朵说:“众筹,不仅是筹得别人的资金,更是众筹别人的经验、人脉、社会资源、能力以及他们的热情与影响力,争取到了他们,就争取到他们周围的朋友与粉丝也会受影响走进剧场。同时我也希望利用小剧场的平台,请他们释放他们的才华,他们的参与感,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戏剧的制作过程,运营过程,深深地参与其中。”
十位“众筹出品人”分别来自戏剧、媒体、文化投资、IT等各个领域,李羊朵说:“我们也在众筹的方案中尽量做到周全,我希望能够给到众筹出品人们最好的合作方式。通过这一次的众筹运作,我们也在积累经验,将来,让更多喜欢戏剧的人参与进来。这只是个开始……” J069
快评
当“众筹”进入演出领域
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众筹”,翻译自国外crowdfunding一词,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最初是艰难奋斗的艺术家们为创作筹措资金的一个手段,现已演变成初创企业和个人为自己的项目争取资金的一个渠道,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群众、网友募集项目资金,以支持发起的个人或组织的行为。众筹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让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众筹不是捐款,支持者的所有支持一定要设有相应的回报。
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众筹更为开放,能否获得资金也不再是由项目的商业价值作为唯一标准。只要是网友喜欢的项目,都可以通过众筹方式获得项目启动的第一笔资金,为更多小本经营或创作的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众筹的方向具有多样性,国内众筹网站上的项目类别包括设计、科技、音乐、影视、食品、漫画、出版、游戏、摄影等;发起人无论身份、地位、职业、年龄、性别,只要有想法有创造能力都可以发起项目;支持者通常是普通的草根民众,而非公司、企业或是风险投资人。
相比起其他领域,戏剧领域对“众筹”的参与程度并不高,此前只有舞台剧《战马》中文版尝试过“众筹战马券”的形式,但效果却非常显著。2015年4月,舞台剧《战马》中文版众筹项目在京东众筹上线,短短数日便创下了京东众筹甚至互联网文化众筹的诸多纪录,在京东众筹上线当日3小时突破50万,5小时突破100万,8小时内获得超过200万元的支持金额,突破众筹募集资金总额的400%以上,开创了全新的文化消费新模式,在受到消费者追捧的同时也在业内引发了诸多关注,成为文化消费创新模式的成功典范。
相比起舞台剧《战马》中文版“众筹战马券”这样规模较大、涉及资金较多的文化众筹项目,此次小剧场话剧《审查者》“众筹出品人”的创新想法则更加易于操作和有针对性,也为戏剧投资运营提供了新的模式。
这样的方式,不仅大大缓解了制作方的前期投资压力,最重要的是,让更多热爱戏剧的人,有机会参与到戏剧的制作过程当中,而且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戏剧,走进剧场。“出品人”不仅仅是“众筹人”的身份认可,也使参与者获得比资金回报更为珍惜的价值感和荣誉感,参与度和积极性也更高。
也许,鼓楼西剧场的下一部戏剧,将会有更多的“出品人”参与其中。而未来的文化领域,相信也将会有更多更新更好的模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