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商业解码:把传统做成当代艺术

2016-04-28 09:15 北京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皮影戏商业解码:把传统做成当代艺术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琴声灯影里的皮影戏,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它们和其他许多处于消亡边缘的民间艺术形式一样,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显得分外寂寞。去年,一部与法国导演合作、与国粹京剧融合的皮影戏《灯官油流鬼》去年在京城小剧场掀起一股不小的观演风潮,专攻名列非遗保护名录皮影艺术的韩非子剧社也逐渐获得观众关注。近日该剧社开始尝试装置艺术,为皮影戏找到与当代对接的新结合点。

萧条根在固步自封

“皮影艺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正处在低谷,期待创新。这种创新需要转换一种思路,我们更倾向于走一种综合艺术的形式,将皮影与木偶、舞台剧等对接,做成一种有传统底蕴的当代艺术。”韩非子剧社社长韩迟说。将传统傀儡艺术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呈现创新的艺术形式与内涵,这是皮影实验性剧目的意义所在。

跨界尝试从2004年开始,到2009年初见成效,前后用三年的时间,与国外导演,与国粹京剧联合。以创排于2009年、经历过国际商演考验的剧目《灯官油流鬼》为例。“这是一部京剧和皮影的跨界演出,在当前的皮影演出市场中,是很‘当代’的作品了。”韩迟说。

另寻商业养戏剧

据韩迟介绍,2009年的《灯官》制作经费投入70多万元,目前从未打包给任何一个演出商进行打包演出,而作为剧社掌舵人,韩迟曾自出资金10万元运营该戏商演,“每年演出场次不多,从剧社运营者变成制作人,曾在方家胡同400人的剧场演出,到现在演了七年差不多持平”。

今年和地产项目万橡府合作的跨界展览是韩非子剧社的重头戏。会用更多的商业手法和商业合作养剧社,从不排斥商业,看如何驾驭和把控。艺术生产者不能孤芳自赏和自娱自乐,要演给大家看,要通过商业接近大众,这才有持续性。此次接受华润地产委托,设计一整套海淀文化的皮影呈现。当下要做的更多是将皮影戏与现代艺术结合。

把“传统”转换成“当代”

多跨界、主动碰撞、寻找刺激,尤其尝试文化间的碰撞,而不仅仅是艺术门类的碰撞。 “这是当下皮影艺术最需要的,也有可能开辟出一条生存新路,艺术不断挑战自己才会有生命力。”

韩迟已经开始酝酿下一部皮影舞台剧,计划邀请长于肢体剧的三拓旗剧社创始人赵淼导演。未来韩非子剧社涉足会更加广泛,包括以皮影、偶戏为载体的戏剧教育,皮影制作、表演会涉及更多的儿童皮影工作坊,比如首师大和韩非子剧社合作做精品社团, 结合舞台剧以皮影为主体的当代艺术展览,皮影需要跨界,但终极目标并不是跨界,而是从跨界吸取各种养料,回头反哺这门古老艺术。北京商报记者 姜琳琳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