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访谈获文津图书奖

2016-04-24 08:57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屠呦呦访谈获文津图书奖

北京晨报讯(记者 王歧丰)昨天(4月23日),在第二十一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国家图书馆推出多项读者参与活动。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也在当日揭晓。诺贝尔获奖者屠呦呦等人参与访谈的《“523”任务与青蒿素研发访谈录》是10种获奖图书之一。原国家图书馆馆长、文津奖发起人任继愈的《老子绎读》获选特别推荐书目。

文津奖 全面梳理青蒿素研发过程

据国家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共收到各方推荐书目1500余种,全国有68家图书馆成为联合评审单位。经过推荐、初评、终评等程序,共评选出获奖图书10种(含特别推荐图书1种)、推荐图书57种。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523”任务与青蒿素研发访谈录》一书获得了此次文津奖。在书中,去年刚刚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等29位亲历者通过口述,呈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让读者能够进一步了解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

国图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本书由29人口述完成,因此他们将获奖的消息告诉了该书的整理者,没有通知屠呦呦本人。

另据了解,2016年是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一代学术宗师、文津图书奖的发起人任继愈先生百年诞辰,同时也是任先生译注《老子》六十周年。“文津图书奖”评委会全体委员一致同意,将“文津图书奖”这份殊荣献给任继愈先生的《老子绎读》。

公开课 “文明对话”栏目正式上线

昨天还是国图公开课推出一周年的日子,“文明的对话”栏目正式上线。该栏目每期以某一国家或某个语言地区为主题,邀请中外两国学者、从业人士和留学生就相关主题开展对话。

据介绍,“文明的对话”栏目首期主题国定为埃及,沙龙邀请了中埃两国大使和学者,从中埃古代文明入手,追溯两个民族辉煌的文化历史和友好的交往历程。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国图公开课推出一年来,已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视频超过1000场。在世界读书日当天,借助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专网,国家图书馆还组织安徽、黑龙江、绍兴、温州等15家省市级图书馆,对文津图书奖颁奖及“国图公开课”特别活动进行直播,方便各地读者收看。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