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远书
4月7日上午,由四川省人社厅、省文化厅、省农劳办联合主办,四川省文化馆承办的“非常梦想”——四川省第二届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大赛总结会在成都举行,对大赛的成功举办进行了总结,对获奖作者和单位代表进行了颁奖和表彰。
对于国内第一个专为农民工举办的文艺作品大赛,四川省文化馆以本次大赛为契机,将农民工群体的文化服务纳入了公共文化服务范畴,在确保大赛参赛作品质量和文化内涵同步提升的同时,更好地展现了农民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艺术才华,体现了近年来四川文化馆为保障农民工群体的文化权益所下的决心。
全省联动 为农民工提供优质服务
“获得这次大赛的信息是源于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是我们达州市文化馆。”4月7日,来自达州的农民工肖潇作为获奖代表在台上发言。
据他讲述,由于工作忙,他本无意于参加这次比赛,是当地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多次交流沟通,指派相关专业老师积极辅导他选稿、投稿,相关单位领导还为此专门召开工作会议。文化馆的举动让他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的关爱。
据了解,作为主要承办单位,四川省文化馆以本次大赛为契机,联动四川各级文化馆,对农民工文化服务进行了通盘设计运行。在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引导在川务工人员和全国各地及海外的川籍农民工广泛参与的同时,积极组派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组织专家力量深入基层、深入工地,开展参赛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的专项辅导,为农民工提供更专业、更优质、更实效的文化服务,确保了大赛参赛作品质量和文化内涵的同步提升。
大赛征稿消息发布后,德阳、眉山、内江等省内不少市州基层文化馆立即组织了基层培训,让农民工有了专属文艺课。德阳市文化馆专门派出了两名美术、书法领域文化专干,在旌阳区扬嘉镇每周进行两次免费培训。“绵竹、广汉、中江等几个市区县的参赛热情尤其高。有比赛、有激励,大家干劲才足,我们正好趁此培养人才。”德阳市文化馆馆长刘代明说。
与此同时,阿坝州文化馆以大赛为题,组织专业老师为阿坝州各地农民工传授藏族传统版画“祥巴”制作技艺,并联络艺术品公司出资收购优秀作品,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
专业评选 鼓励农民工真实创作
2015年12月3日,四川省文化馆组织专家在馆内会议室进行参赛作品初评。经过17位评委认真、严谨、专业的评选,最终有1027件作品进入终评。
“和第一届相比,这一次参与面更广,作品质量也更好了,其中有些作品已经得到专家的认可,被专业歌手演唱并传唱。”本次大赛评委姜祥仲十分感慨。他将农民工文艺创作的主题进行了划分,大致有作为城市建设者的自豪感、为了追逐梦想行走天涯、思念家乡和亲人三大类。
“很实在,没有华丽的辞藻,反映的是生活最真实的一面,有血有肉,生活气息特别浓郁,非常接地气。”姜祥仲说,农民工创作的作品都是他们自己在生活中最真实的体验,因此作品都非常具有感染力。“在评审过程中,有些评委深受感染,一位评委特意提出要将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赠送给获奖的农民工。”
本次大赛书法美术摄影类评委、四川省书协副主席林峤认为,虽然不少作品是参赛农民工利用业余时间所创作的,但表现出相当的专业水平,令人惊喜。
“新生代农民工不是大家所理解的弱势群体,他们有些出生在城市,学习环境也很好。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在往城市里发展,所以大赛的社会价值也体现在推动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很符合城乡结合发展的大趋势。”四川省农劳办主任黄晓东说。
储备人才 延续农民工梦想
本届大赛共有6482件原创作品在大赛主题网站上展示,网络点击突破600万人次,网络投票合计189万票,单件作品最高得票数达18万,网络投票数较首届增长1倍,吸引了省内外近30家媒体,网络相关宣传报道1500余篇。
今年1月,第一届、第二届农民工原创文艺大赛的135件美术、书法、摄影获奖作品在四川省图书馆集中展出,共吸引1.2万人次观看,社会反响强烈。
“本次大赛在做到组织形式完善、竞赛内容丰富、竞赛方法新颖的同时,实现了组织保障有力、工作推进有序、部门协同有方、氛围营造有效的良好局面。”4月7日,四川省人社厅党组成员、省就业局局长、大赛组委会副主任田杰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下一步要总结吸收历届大赛成功经验,着力补齐工作短板,做好后续服务工作。
其实,首届大赛落幕后,四川省文化馆就集结了大赛中获奖的文学、美术、书法、摄影和音乐类作品,分别编辑出版了作品选和专辑,赠送给基层文化馆,作为其人才培养的参考“教材”。不仅如此,为了激励获奖农民工继续创作,四川省文化馆在比赛结束后还将常年在外的川籍农民工请回成都观看自己的作品展并举行座谈会。
“评奖是激励,也能借此采取更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为艺术储备、培养人才。”据四川省文化馆相关负责人透露,四川省文化馆将借机建立四川农民工文艺人才库和作品仓储,除了派出文艺家继续指导有潜力的农民工持续创作之外,还将吸纳有志进行文化志愿服务的农民工文艺爱好者成为省文化馆的文化志愿者。
此外,作为文化部数字文化馆试点单位之一,四川省文化馆在承办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大赛的同时启动了农民工艺术创作人才数据库建设,把农民工的个体参赛行为转变为电子化记录,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大赛产生的数据进行实时存储收集,以便在大数据时代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数据融合提供更完整、更精确的服务基础。
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向华全表示,未来,四川将出台更多政策,深入开展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着力为农民工提供展示文艺才华的舞台。同时,还将积极推动网络文艺创作和文艺作品数字化,通过政府购买、项目补贴、项目资助等方式,把文化企事业单位创作生产的优秀文艺作品作为公共文化产品无偿或低价提供给农民工,激发农民工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