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是14年后的《粉红女郎》吗?

2016-04-18 09:13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欢乐颂”是14年后的《粉红女郎》吗?

4月荧屏最大的好消息是终于变脸了:不再是古装玄幻年代传奇的天下。

今年的现实主义题材集中上档比往年来得晚一些,其中有“女强”意外换档的变数,但整体上还是播出平台追求收视效益最大化而向市场妥协的无奈,所以在愈发艰难狭窄的市场空间里,有价值的作品更值得关注。最有可能成为“爆款”的应该是今天开播的《欢乐颂》,在“小鲜肉”、“男神”霸屏的“男色时代”,以不同性格标签解读都市女性的“干货”再次出现——14年前的《粉红女郎》“昙花一现”过,基于漫画的喜剧就衍生了巨大的社会共鸣;14年后基于现实的正剧,稀缺、饥渴本身就构成了极大赢面。

如今“男色”当道,各种热播剧里,“男神”层出不穷,反观女性群像戏,反映都市女性职场打拼、时尚生活的剧更是少之又少。在高度同质化的市场下,题材突破一小步,对观众的惊喜度有时会放大无数倍。

14年前,一部《粉红女郎》让“结婚狂”、“男人婆”、“万人迷”、“天真妹”这些女性角色至今仍发挥着她们符号化的社会影响。漫画最大的优势就是高度提炼和无限放大,而作为一部现实剧,最高级的人物的设定或许是复杂难名。同样是聚焦都市女性,《欢乐颂》设定了五位背景气质各不相同、又各具代表性的女性角色:气质高冷的海归精英安迪(刘涛饰)、出身贫寒的资深HR樊胜美(蒋欣饰)、古灵精怪的富家女曲筱绡(王子文饰)、又“轴”又“二”的小城姑娘邱莹莹(杨紫饰)和文静内敛的外企实习生关雎尔(乔欣饰)。因为住进了“欢乐颂”小区的22楼,五位女生也把各自工作、爱情和家庭的困难与不如意带到了这里。

虽然从形式上来说《欢乐颂》和《粉红女郎》有着不少共通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或者说社会对女性的宽容度更高了,我想能够满足观众期待的已经不是可以简单对号入座的符号化角色了,也不是那种符合大众审美期待的人云亦云诸如独立、时尚、坚韧等等。相反,原生家庭背景下自带的性格弱点以及如何战胜它们,社会压力下最真实的脆弱哪怕是矫情恐怕更能够引发现实的投射。有人说《太阳的后裔》高开低走最终“糊掉”,但至少它有医生和军人对于生命不同价值观的对撞,总不至于流于只会“发糖”的平平偶像剧;就算片名叫《欢乐颂》,它可能做不到严肃的批判现实,但至少引发一些对现实的思索,也是特别值得期待的——对于国剧,作为观众的期待也真是卑微到尘埃里。

责任编辑:梁祎(QC0007)  作者:杨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