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独角兽,甘做平凡人

2016-04-15 09:12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远离独角兽,甘做平凡人

一位女教师与男朋友分手之后,决定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她满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和期望,应聘来到了一个名为盖兹的地方。但是,与女教师想象中优越非凡的生活大相径庭,盖兹天高地远,环境恶劣,举目四望,不过是黑黝黝的悬崖峭壁,星星点点的岛屿,以及浊浪翻滚的大海而已。更让女教师始料未及的是,她的工作是为被囚禁的女主人担任家教,出于某种隐秘的同情,女教师决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解救女主人,使之尽快摆脱桎梏,过上自由的、有尊严的生活。然而,解救未遂,女教师本人却身不由己地卷入一系列神秘而又悲惨的事件之中,人性的神圣与邪恶,美丽与扭曲,也在这一系列事件之中展露无遗——英国女作家艾丽丝·默多克据此讲述了一个充满宿命色彩的爱情故事。

与很多出自英国著名女作家之手的长篇小说——比如《呼啸山庄》、《蝴蝶梦》等等相似,默多克在她的《独角兽》中,同样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一种阴森的气象。她笔下的人物或身体病态,或精神失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每个人都卷在罪恶里;他们大都有着古里古怪、捉摸不定的个人气质,常常处身在绝望的深渊之中而难以自拔。女教师的到来虽然为盖兹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却并不足以改变盖兹的生活状况——如果说身体的桎梏只是限制了女主人个人的行动自由,那么,精神的桎梏则如同一个恶劣的、病态的符咒,笼罩在盖兹的上空,束缚着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使盖兹变成窒息之地,使负罪的灵魂无处可逃。是毁灭,还是自由,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完全不同的答案,正是在解救女主人的过程中,女教师才终于意识到:“事情本该如此。谁都不该成为别人思想的囚犯,谁的命运都不该成为另外一些人的幻想的对象,谁的命运都不该成为任由众人审视的对象。”

默多克在小说中塑造了两种爱情模式,其中一种倾向于世俗,另一种倾向于精神——在默多克笔下,前者是健康的,真实的,它是平凡人生的依托,具有现实的、庸常的质地;后者是病态的,虚幻的,它需要崇拜,具有审美的价值,却唤不起任何现实的欲念。一个人不可能长期处于审美的恋爱当中,因为这种恋爱更像是传说中的“独角兽”,看起来固然非常美好,但却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并非恋爱的本来面貌。对于世俗中人来说,庸常的恋爱才更为重要,因为它普通,符合现实人性的需要,一个人不应该生活在虚幻当中,而应该生活在广阔的天空下。默多克以为,艺术和心理分析赋予生活以形态和意义,但现实中的生活却既没有形态,也没有意义。当一种生活形态成为固定的模式,这种模式也就具有了它自身的分量和权威,它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你能够做到的并不是试图改变这种存在的合理性,而是尽快回到自己熟悉的、平凡的世界中,去过正常人的日子。

正所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人类原是一种庸常的动物,本来应该享受灿烂的阳光,融入世俗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自甘平庸、熙熙而乐,然而,他们却总是喜欢在精神的世界里独自潜行,且乐而不疲。默多克以小说的方式传达了这样的理念,尽管人类努力将自己打造成思想的动物,并一向以精神生活而自豪,但是,肉身太沉重,根本无法承受精神之轻——远离虚幻,回归真实,才是他们应该选择的自我救赎之路。

责任编辑:梁祎(QC0007)  作者:王淼